此句千古一帝是李贄對始皇的評價,就在去年出版的史評藏書一文中有,不過此時藏書一文剛出來不久,並沒有大火,知道這一句的人並不多。
畢竟是歷史人物評傳。
現在的讀書人感興趣得並不多。
鍾書毓此時運用到這裡,完全是她的真情抒發。
她就是真情實感的認為始皇是千古一帝。
哪怕前朝那位穿越皇帝,帶著後人的知識來,在功績上,她也不覺得能和始皇相比。 ❋shu✤fo
當然鍾書毓在此寫上這句千古一帝,不算抄襲別人成果,也沒有搶走別人的名句,只能算是引用名句。
反而她要是拿到了會元,如果有人對一篇文章感興趣,還能幫到對方宣傳一下藏書一文。
寫完這一道史策。
鍾書毓活動了一下手指,看向了第三道題。
第三道策問不在是史論了,農之國本也,今天下農業如何增加產量?
雖然鍾書毓兩輩子都沒有在鄉村當過農民,唯一一次實地瞭解,也就是上次去看望舅舅一家時,看過如今的人是怎麼務農的。
但這已經夠了。
雖然她不知道幾月份該種什麼,幾時該施糞土摘蟲這些只有真農民才知道的知識,但如何改造農具減輕農民種地時的負擔她卻是知道的。
當時她在舅舅家時,就曾幫舅舅一家改造過農具。
改造後,她也看了,的確會輕鬆很多。
而一旦農民們輕鬆了,就可以栽種更多的土地,當然增加產量並不能單靠此。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肥料問題了。
如今的肥料種類其實挺多的,總共有11大類。
但是並沒有現代的化學化肥。
關於化肥,鍾書毓沒有見過。
可是作為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制成的無機肥料。
她這個曾經的物理化學高才生,又怎能一無所知。
畢竟化學的三大元素氮、磷、鉀主就在那裡。
按照這個思路,鍾書毓不久之後就寫出她滿意的文章。
鍾書毓接下來又看向第四道,第四道便是時務策了。
這題問的是水上的漕運問題。
鍾書毓前前後後坐過船好幾次了,尤其是進京這一次,更是差點被打劫了。
不提這一點意外,其中的問題也是不少的,比如停泊收費等。
鍾書毓如實寫了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辦法,而其中的解決方法,又跟她第一天所作的生財有大道有一定的牽連。
最後一題,也是時務策。
釋義過來的大概意思是,一地夜半發生地動,該如何將危害降低?之後又該如何賑災。
鍾書毓在現代時是居住在南方四川地區,那可是地震帶,除了08年大地震,時不時都有一個小地震,因此相關新聞她看了很多。
來了這個時代之後,她雖然沒有經歷過地震,但是卻從褚承平老師那裡聽說他遇到地震之後的見聞,所以對這個時代的地震之後的災害是瞭解的。
這兩相一結合。
她自然就知道哪些解決辦法是實用於現在的。
五篇策問寫完,沒有附加詩賦題。
這長達四天的會試終於是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