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方解走在大街上,並沒有偽裝也沒有擋住面目。其實長安城的百姓真正認識方解的人並不多,即便是東二十三條大街上的那些人也並不是人人都記住了方解的臉。長安城太大了,沒有見過方解的人才是大多數。
他走在西城的大街上,這裡他很少來,所以百姓們都不認識他。
此時他走在大街上看這座大城的心情,和以前在長安城已經不一樣。以前在長安城的時候,他是用一種仰視的態度來看長安,覺得這裡太大即便是身在其中也有一種距離長安很遙遠的錯覺。
現在,他看長安的心情說的粗俗些,就像是一個富商,走在自己名下的產業裡。
說的雄武霸氣些,就是……帝王在巡視自己的領地。
這些天來,長安城的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那些該死的人已經殺的七七八八,每天菜市口都會有一批人犯處斬。就好像當年怡王楊胤造反之後,菜市口每天都會有一批人掉腦袋的場景一摸一樣。
城裡現在達到了一個很微妙的平衡,方解需要靠殺一批人來立威,讓所有人清楚現在誰是長安城的主人。而那些活著的朝臣的想法則是,犧牲一批人來換取方解的接受。雙方各取所需,死去的人只是大浪淘沙而已。
“主公”
陳孝儒從方解後面追上來,壓低聲音說道:“東疆那邊有訊息過來了。”
……
……
東疆
鳳凰臺
這座大隋很有名氣的邊城如今已經殘缺不全,城牆上都是傷痕,炮彈留下的痕跡觸目驚心。城牆上,牆垛已經沒有剩下幾個,但矗立在城牆上的大隋烈紅色戰旗依然隨著風飄揚著,哪怕它已經如此殘破。
這裡已經堅守了很久,這裡已經死去了很多人。
即便奧普魯帝國的軍隊擁有著強大的火器,可是有些時候,軍人的毅力和鬥志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東楚被輕而易舉的滅國,作為東楚的緊鄰,隋人卻表現出來一種讓洋人敬畏的鬥志。
現在負責守這座邊城的,正是黑旗軍納蘭定東的人馬。
他帶著十萬大軍離開了根基之地,離開了熟悉的家鄉,萬里迢迢從西南趕到了東疆。然後一刻不停的就開始了和洋人的激戰,從不曾後退一步。
納蘭定東站在城牆上看著遠處洋人的連營,心情有些不平靜。已經半個月了,沐廣陵答應的補給還沒有送過來。照這樣下去的話,再用不了十天大軍就會斷糧,這還是在黑旗軍有貨通天下行支援的情況下。
洋人的艦隊從長江口進入內陸,然後分別襲擊了隋軍的後路。因為在打探情報上稍顯掉以輕心,從江都支援過來的趙家軍潰敗,被洋人的軍隊一口氣擊退了近百里。如此一來,局面立刻變得混亂起來。
現在,漢人的軍隊前面是洋人,後面也有洋人。而洋人的前面有漢人,後面也沒準有。各路漢人的軍隊加起來人數超過近百萬,可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排程,如同一盤散沙。來的人都是想拒敵於國門之外,可誰又都不服誰。
當初沐廣陵連續派了六支人馬馳援鳳凰臺,結果其中五支隊伍根本就沒有出兵。其中一支趕到鳳凰臺的,是由東疆各綠林道上的人馬組成的聯軍。結果這樣一支戰力出眾卻毫無作戰經驗的隊伍,只堅守了七天就已經死掉了超過七成的人馬。
若不是納蘭定東決定帶著黑旗軍過來,只怕此時鳳凰臺早就已經丟了。之所以鳳凰臺如此有名,正是因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旦鳳凰臺丟了的話,洋人的隊伍就能長驅直入。可以說,東疆做險要處莫過於鳳凰臺和山海關兩處。
為了這件事,沐廣陵大為惱火,召集人開會的時候,一怒之下斬了那五支不聽將領人馬的首領,結果激起了矛盾,還沒和洋人交手,倒是自家人之間先打了起來。
“大將軍,沐廣陵派人送信來了。”
親兵快步到了納蘭定東身後,遞上來一封書信。
納蘭定東將書信展開後看了看,隨即冷笑:“我在帶兵來之前,一直以為沐廣陵是個真英雄。可是現在,他的精力已經逐漸從抵抗洋人上轉移到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他請我出兵斷了廬陵軍的後路,然後將廬陵軍一口吞了。一開始沐府的人馬是站在最前面和洋人真刀真槍對著幹的,現在卻算計著怎麼儲存實力。馳援東疆的人馬越來越多,沐廣陵的私慾就越來越重。”
“那咱們怎麼辦?”
親兵問。
納蘭定東將那封書信遞給親兵:“快馬加鞭給廬陵軍那邊送過去,告訴他,我黑旗軍不會幹出傷害友軍的事,廬陵軍可以向我背後靠攏,廬陵軍的糧草補給,我黑旗軍出了。”
“可是……咱們的糧草都快不夠用了。”
親兵急切道。
“沐廣陵以為握著糧倉就握著所有人馬的命脈,那咱們就自己去把命脈拿回來。”
納蘭定東轉身:“讓騎兵準備,今夜隨我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