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你所計!”
琰兒通情達理,善解人意,自然願意隨羊斟前往宋國。
這夢激得羊斟心氣噴生!
對於去宋國,如果說羊斟沒有過“復仇”的心,那是騙鬼,他經常在心底裡暗念:宋人視他為恥,他偏就想讓宋人看一下,他如今是多麼風光!過得比哪個之前任何的親朋、同伴,都要好!他不再只是一個被人吆來喝去、破“趕馬的”小人物。
柤離子已經給他講了如今王丹一家子住的具體地址,這一趟“省親”,他決定來一個“突然襲擊”,想“衣錦還鄉”,給父母一個大大的驚喜。
自從上次柤離子來看望過他們一家以後,孩子們就對尋根拜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一聽說要去見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堂兄,還有能去到宋國見見世面,都開心得不得了,還沒成行,就成天揪著羊斟給他們講爺爺家的故事。
被孩子們纏不過,羊斟只好有一段沒一段的現編,在他的描述下,孩子們對爺爺、奶奶充滿了崇敬,對他們沒見過面的叔叔王昶,也是崇拜得五體投地;更別說,還有一個小弟弟,可以逗著玩了。
作為“召將軍”的羊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這假不能亂請。
最近郯國的兩個小鄰居很不安生,因為邊界劃線的問題,不斷整事:先是徐國,後是莒國。
郯君當然首選,還是派“召將軍”出征平亂。
因為他有一匹“榮譽戰馬”———那匹白馬,可是得贈於衛國國君康伯,駕著這駕白馬駕駛的馬車,召將軍被派到鄰居徐國與郯國邊境,去“修理修理”一下不聽話的“小弟”。
當年衛君打過徐國,出發地點就是從郯國境內;現在由召將軍出馬,自然也不會比衛國的戰鬥力差多少。
郯君對召將軍的厚愛,不僅僅是讓他擁有一匹贈馬這麼簡單,還很是隆重地舉行了“贈馬儀式”,作為慶典的一部分,還特意鑄造了一尊“召尊”作為“獎盃”,賜給了召將軍,被他擺在家裡正堂,作為最高的家庭榮耀,供大家欣賞。
事必提“贈馬”,成了羊斟最為驕傲的一件事。
憑他的戰鬥力,收拾個徐國,不在話下;眼看要去收拾第二個,他更是信心滿滿,志在必得。
整頓莒國,召將軍本來打得很上勁,正在興頭上,馬上就要把對方揍老實了,但是看在齊國和魯國都出來勸和的份兒上,郯君下令收手,召將軍只好停止了進攻,準備凱旋。
但是這小小莒國不知道哪來的自信,還打個沒完,結果這次不用召將軍再辛苦,魯國作為主國,親自出手,把他們給收拾住了。
對於附屬於魯國,郯君有著自己的“小九九”:
魯國雖然給的條件不錯,只要是有戰事了,一定出手幫忙打架;但是光平安有個屁用啊,大家還不是窮窮的,誰都想過富裕的日子,而旁邊的吳國看起來,更有錢,應該是更有“錢”途,不如依附吳國,
魯國當然不知道郯君的小心思,還是覺得自己這“大哥”做的多有義氣!打架,肯定是罩得住;這還不夠,要想關係真的鐵,還得聯姻,於是把公主給嫁了過來。
郯君琢磨著,這可不行!要是讓這魯國老婆知道我想要投靠吳國的計劃,那以後這魯國的“大哥”還會怎麼看我呢?
想來想去,這“眼線”不能留!
到底怎樣才能“趕”走她呢?郯君又想到了召將軍,就問他意見。
召將軍一聽是這事,心想:多簡單的事啊!女人嘛,無非是失了婦德,就是最好的理由了。
而這魯國公主,那可是出生高貴,性情驕傲,行事風格,更是說一不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