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斟不但不停,反而加力驅車,帶著華元這個書呆子,直接衝進了鄭軍軍中。
“小子誤吾!小子誤吾!”
華元在被鄭兵的長矛圍繞著成一圈的時候,又急又氣,一邊罵著羊斟,一邊束手就擒。
雖說這華元也不是第一次被人俘獲了,可是這次是這個原因,實在是打死他也想不明白:這世上,竟然還有因為一口羊湯沒有喝到口,就心生惡念至此的人!
這不就讓他碰到了?
其實,在羊斟的心中,這是他一生中,最為解氣的時刻。
“吾至要試下,日後,仲有賓個敢小眙吾!”
大棘一戰,宋軍敗得一塌糊塗!
鄭軍不僅俘虜了華元,還繳獲了戰車四百六十輛,俘虜二百五十人,連同一百名宋軍陣亡士兵的耳朵成了鄭軍的領賞計算器。
羊斟的耳朵保住了。
但他想象中的,不被人看輕的命運,似乎在鄭軍這邊,依然沒有實現。他除了耳朵還在以外,和其他戰敗的宋兵,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既無賞賜,也無封官,鄭軍們也只是放他一馬,讓他自己去逃命,僅此而矣。
爭功的,都是那幾個首先圍住戰車計程車兵。
鄭國覺得這戰車不錯,就向宋國提出了條件:想要放了華元嗎?可以,拿一百輛這樣上好的戰車,再另外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馬,就可以換回他們的右師。
宋文公答應了。
想那華元是何等有“人質”經驗的?還沒等贖他的戰車、良馬全部送到鄭國,他自己就已找機會偷偷逃回了宋國。
這一回來,文公追責,推薦羊斟的華喜大人也受到了牽連,被除去了左師一職。
而王丹想透過兒子們的仕途,來改變他和羊流兒的命運,也成了泡影。
不用華喜寫信,羊斟的“英雄事蹟”也已傳到了衛國王丹的耳朵裡,他實在是羞愧不矣,只恨不能親手殺了這個令他丟臉到家的兒子。
羊流兒也對有這樣的“兒子”,充滿著羞愧,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王昶的身上。
雖然受羊斟一事影響,王昶也不可能再憑藉他的撫琴優勢,再去宋國施展才華;但是,這“繞樑”到了楚莊王手裡,他可是對擅長撫琴之人,是求賢若渴。
於是王昶,也被召到了楚宮,被楚莊王要求為他撫琴。
自從華元派人送上了這“繞樑”之後,楚莊王果然是把一個琴痴的名號,做到了極致:
班可以不上,琴不能一日不習。
有一次,連續七天,楚莊王都不去上朝,什麼國家大事,都放一邊去吧!
王昶也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和封賞,他哥哥羊斟的行為,在他這裡,絲毫沒有受到一絲連累和影響。
大兒子不行,小兒子頂上,王丹和羊流兒,終於是看到了希望。
可是,小民有小民的打算;國君有國君的籌謀。
看到這音樂愛好,已經發展到足以影響到國家的正常運轉的程度了,王妃樊姬實在坐不住了,焦慮不矣,寢食難安,更別提梳洗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