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兩個坐在小板凳上等我一下,我去給你們拿材料,然後慢慢教你們。”
很快,那人拿回來一大堆東西。
“做燈籠的步驟是這樣的,先靜下心,別太急躁,急躁很容易半途而廢的。”
“一般情況都是先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加熱的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分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曝曬。”
“嗯,明白,還有什麼?”
“等我慢慢說,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再是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老人說的很慢,一邊說著,一邊給他們兩個人比劃比劃著。
“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
(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
“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裡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刷子必須是乾淨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髒亂。同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裱糊完成。”
“接下來是不是畫畫?”
“彆著急,接下來是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最後的一步就是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再上一層桐油,然後待桐油陰乾,燈籠就大功告成。”
“這個是什麼?”小白看見牆壁上掛著一個很大的鳥,這個是什麼,五顏六色的好漂亮,許多的細條。
“這個是風箏。”
老人搶先一步說著,老人估計也沒有想到還有人不認識風箏,這個孩子是不是在院子裡面待久了,很久很久不怎麼出門。
“你沒見過麼?”老人將風箏取下來給小白看著,他會做許多的東西,木雕刻,風箏,撥浪鼓,燈籠,河燈,許願燈,蹴鞠……
“沒見過。”小白搖了搖頭說道,他還真的沒見過這些東西。
“他很小的時候就被人囚禁在暗無天日的地方,一直沒有出來過,所以這些東西都沒有見過。”
“原來是這樣,那可以理解了。”
原來是被人虐待了,怪不得連這些很平常的東西都不認識,也怪可憐的。
“這個風箏也很簡單,只需要綁紮骨架、裱糊、蒙面、彩繪和放飛就可以了。”
“骨架材料—竹材毛竹(楠竹材質堅硬,強而韌,篾性良好,是製作各類風箏的良好材料,必須這個材料,這個材料好一點。”
“風箏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的多,最常見的比如用棍子搭建輪廓,然後貼上封面,最後綁線就把簡單的風箏製作好,為了穩定還可以貼上尾巴。”
“風箏要選用纖維長、有韌性、薄而輕、透氣量小、著色性好的手工紙,這樣可以方便起飛。”
老人說的特別的仔細,生怕靈芝他們兩個人聽不清楚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
…………
一個時辰之後。
小白手上拿著一個燈籠出來了,是一個很小的蓮花燈籠,燈籠上的畫有一些不嫻熟,筆法很稚嫩,而且做出來的燈籠也有一些難看。
“主人,主人,好看不。”小白拿著燈籠興高采烈跳著,臉上洋溢著幸福。
“老伯,麻煩你了。”靈芝手上也拿著一個燈籠,是一個兔子燈籠,燈籠做的還可以。
“不麻煩,這兩個小蠟燭給你們兩個,外面已經黑了,你們記得早一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