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二、宅子 (1 / 3)

太平公主在洛陽城還有一處宅子,位於城東南的履道坊。

伊水河渠流經履道坊,這處大宅,位於裡坊西北,大宅有五分之一面積是水體,除了渠水,還挖了一大一小兩個水池,與渠水相連,大的水池約有一千平方米,水面遼闊,映著藍天白雲,池邊垂柳鮮花,停靠著一艘畫舫,還有天鵝、野鴨、鴛鴦等水鳥悠閒地游來游去。

大池的東面是一個大糧倉,北面是藏書閣,西面是一個琴亭,可以說,這個大池就是大宅的一道天然屏障,將大宅分成若干功能區域。

唐時的建築莊重大方,嚴整開朗,氣勢磅礴。房屋色調簡潔,屋頂平遠,門窗樸實,身處其間,覺得心生豪邁。

還有一個小池,種了紅蓮,半池蓮葉遮遮擋擋,層層疊疊,朵朵紅色蓮花點綴其中,美不勝收。

宅中更是處處有竹,處處有花。

沈夢昔行走在大宅中,只覺一步一景,心曠神怡。

實在是太喜歡這裡了。

她決定,立刻搬到新宅居住。

就這樣,足足半年,沈夢昔帶著孩子們住在履道坊,安心調養。

清晨,她在銀杏樹下打太極,白天帶著孩子看書寫字做遊戲,晚上和孩子們一起吃飯,睡前在床上打坐冥想。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是鮮卑人,李治無疑也是鮮卑人,武后是純粹的漢族。

太平就是有著一半鮮卑血統的混血兒,她生性熱情開朗,喜歡吃肉,體質極好。

十六歲成婚,十七歲生子,七年下來一口氣生了四個,身材也沒怎麼變樣。即便生第四個時,遭逢大變,受了些磨折,但養了這半年,就已恢復如初。

半年來的相處,四個孩子都逐漸依戀於她,不再只是怯生生地遠遠敬著。

胤兒已經六歲,正是服喪期間,沈夢昔打算在坊北臨街那面再開一道門,建立家學,請飽學之士任教。

胤兒非常歡喜,素服的他,跪坐在阿孃側面,不時偷偷瞄一眼她。

他的記憶中,父母每日形影不離,恩愛非常,父親還常常過問他的起居、禮儀、學問,母親卻只把他們兄妹幾人扔給乳孃,極少過問,母親的心裡眼裡只有父親一個人。

如今父親離世,母親經歷了最初一個月的萎靡,就把精力都轉移到了他們四人身上,不僅關心他的學業,過問他的衣食住行,跟他們聊天,做遊戲,還會給他們唱歌講故事。

他羨慕地看著二弟趴在母親的膝上,逗著小妹。

沈夢昔將鹿兒放到玉兒懷裡,喊過胤兒,說要跟他學習男子禮儀。

“胤兒,男子與不同人相見應當怎樣行禮?怎樣問候?”

胤兒有些愣怔,不明白母親問這些做什麼,是要考較他的禮儀嗎?

他站起來,揉揉小腿,跺跺腳,活動了一會兒。便將自己所知的禮儀都演示了一遍,頓首、作揖、叉手禮......母親居然一板一眼跟著她演習了一遍。

簡兒也來了興致,也跟在後頭跌跌撞撞,有樣學樣。

“母親,拱手禮應當左手在外,右手在外那是遇到兇喪之事才用的!”胤兒將沈夢昔拱在一起的手,換了一下。沈夢昔乖乖聽話。

胤兒轉身走到門口,回身,肅整衣著,看著沈夢昔,忽然趨步上前,大臂開啟,甩起衣袖,如一隻展翅的小鷹,只見他雙手高舉過頭,拱手高高地自上而下向她做了個長揖,口中還朗聲唱喏:“恭祝公主殿下福壽安康!”

小小少年,已有芝蘭玉樹之姿,沈夢昔欣慰地看著大兒子,這孩子作為長子,薛紹很重視他的培養,會吃飯時就開始教導用右手使用筷子,會說話了就教導說話節奏,再大些又學習進退禮儀,如今六週歲,已經懂得辨認方向,識別時間和簡單算術,遠比後世學前兒童懂事得多。

沈夢昔讚許地拍拍胤兒的肩膀說:“好孩子!”

胤兒興奮得臉蛋發紅,雙眼放光。

此時之人,並不輕易誇讚子女,唯恐他們生了懈怠自滿之心。

沈夢昔卻覺得適當肯定,還是必要的。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對孩子樹立自信心尤其重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