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米長,八米寬,兩邊還各有三米的綠化帶和人行道,實際也是個不小的工程。
兩側全用石頭砌成,還有隔幾十米一條的通水涵洞,涵洞在公路下,使用直徑六十厘米的水泥管。
公路的基礎是泥、沙和石子,其中泥從亂石崗上取,先運到船上,再從船上翻運過來。
基礎必須堅實,工程隊沒有夯機,就靠人工打夯的辦法。
白手最關心的是那座橋,連個影子都還沒有。
“六子,你怎麼搞的,你的橋呢?”
童六子跑過來,“兩位領導,先聽我彙報再說好嗎?”
童國君笑道:“反正元旦前不能通車,我們一天扣你一百塊錢。”
“兩位,事情是這樣的。”童六子道:“報紙上說,今年秋天和冬天及明年春天,咱們這裡都不會下雨,會有嚴重的乾旱。”
白手這才想起來,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了,“可是,這乾旱跟你狗日的造橋有什麼關係?”
“你們去河邊看看就知道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河堤已露出兩米來高,河水的水位之低,是幾年來從沒有過的。
童國君道:“老人們講,秋天不下雨,過年河見底。小白,咱們要組織抗旱了。”
白手道:“先別說抗旱,先說說造橋的事吧。六子,我們要聽你的解釋。”
“總的來說,水位越低,造橋越容易,造出來的橋也更牢靠。”
白手點了點頭,“理論上是這樣。六子,你可別唬我,我專門看過幾本造橋的書。你講講,這座橋應該怎麼造?”
“這座橋分為三個部分,兩邊河堤,中間是橋。橋寬六米,長約五點五米,直接用預製水泥鋼筋板。河堤路面八米,底部十二米,是上窄下寬的梯形。”
“這些我也知道。”白手道。
“先根據河堤的底部形狀,往河裡打木樁,隔一米一根。越粗越好,越深越好。接著先扔大石,露出水面後,再人工填隙和壓實。所以說,水位越低越好。露出水面後,堤沿和橋墩就要用到水泥和厚石,越堅固越好。”
“橋板放哪兒製造?怎麼製造?怎麼架上去?”
“就在橋附近製造,先架模型後製造。橋板製造好後,至少要等半個月的凝固時間。最麻煩的是架橋,到時候用七八根圓木墊底,把預製板擱到圓木上,慢慢的移到橋上去。最難的是把預製板的那頭,架到河那邊的橋墩上。當然,只要第一塊預製板架上去了,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白手聽罷,拉起童國君就走,“六子,說得漂亮,到時候希望你幹得也很漂亮。”
童國君一邊走,一邊唸叨,“大旱天,大旱天。手,真要大旱天的話,咱們白村吃水都有問題呢。”
白手不以為然,“平原水網地帶,說沒水吃。國君哥,你也不怕人家笑話。”
“你不懂,我小時候經歷過一次乾旱,跟爸媽去十幾裡外挑過水。”
“呵呵,你才比我大幾歲啊。”
“手,那時你還在地上爬呢。”
“哎,真的假的?”
童國君道:“事實勝於雄辯,咱先去村部,到時候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