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勒馬駐足,看著隊伍不斷的前進,舉起手中長鞭指著東方說道:“若是本將沒有記錯的話,那裡應該就是藍田吧!”
副將微笑道:“將軍所言不錯,那裡正是藍田縣,藍田位居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京師的東南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年前朝曾在此設立藍田大營,戰力十分的彪悍,也是秦軍中的精銳部隊。”
“藍田大營?”周亞夫聞言嘀咕了一句,而後笑道:“你可知曉藍田令我想起了什麼?”
副將微微一怔,因為周亞夫是一個武將,又不是什麼文人墨客,所以他想起的顯然不可能是藍田盛產美玉之名,想到周亞夫的愛好,副將遲疑的說道:“將軍想到的莫非是當年秦楚之間的藍田之戰?”
“不錯,正是當年的藍田之戰。”周亞夫頷首說道:“先賢的風采令人神往,那一場戰爭不僅僅是軍事,更涉及到更多的權謀、政治、外交,雙方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各路英才輩出,縱然是今天讀來,也令我輩之人頗多感觸、受益匪淺。”
藍田之戰,又稱秦楚丹陽、蘭田之戰,指公元前三百一二年,秦國和楚國的一場戰役。
秦國張儀欺詐楚懷王,許割地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懷王信以為真,與齊國絕交。
然而張儀卻說,他答應給楚國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懷王不由得怒火沖天,楚國和齊國斷交,楚國發動大軍進攻秦國,樗裡疾率秦軍與韓軍在雍氏擊敗楚國景翠的軍隊,繼而與韓國魏章的部隊會合。
秦、韓聯軍與楚軍在丹陽作戰,楚軍被斬首八萬,楚將屈匄等七十餘名將領被俘。
秦軍在楚國漢中之地六百里設立漢中郡。
楚懷王大怒,調集全國軍隊發動進攻,楚國的軍事冒險取得了成功,不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擊破了武關,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
藍田是商於之地北側的關隘,是防守咸陽的重鎮。
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北宋年間出土的《詛楚文》表明當時秦國戰局已經很不利,秦王甚至要祭天祈求諸神保佑“克劑楚師”。
然而藍田之戰的最終結局並非在藍田戰場上,由於楚軍精銳盡出,忽略了南陽的防守。
韓國、魏國聯軍攻佔召陵,直逼鄧,而此時齊國兵敗,無力支援楚國。這意味著楚軍的後路即將被切斷,而秦軍的頑強也使得楚軍幾無可能在後路被斷之前擊破秦軍,楚軍面臨前後夾擊的危險。楚軍只能連夜撤退並向秦國割地求和。
周亞夫之所以訴說這一場藍田之戰,自有深意,因為他對朝堂有些憂心。
藍田之戰也正如他所說的那一樣,遠交近攻,兵家大爭,合縱連橫等等計策可以說是用了一個遍,為了勝利以及利益,各個國家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與現在的朝廷局勢是何其的相似?
周亞夫雖然是在外地帶兵,但也並未遠離中樞多長時間,所以對於朝廷之上的事情,他也瞭解的不少。
現如今的朝堂之上可是派系臨立,有後黨(竇太后一黨),帝黨,諸侯王一派,而且這其中還充斥著擁立梁王為儲君以及企圖立大皇子劉榮為儲君的兩派,更有道家與儒家爭鋒,也有晁錯與陶青較勁,這些都是明面的還好說,那些暗流湧動的,恐怕就是景帝也有些頭疼。
而且周亞夫還聽說此時的晁錯在與陶青的鬥爭之中佔據了上風,更是派出了一個年幼的少年擔當與和談的重任,而且還是晁錯的季父,你說這不是扯淡嗎?
家國大事焉能任人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