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禮制上說,除非明確由太后臨朝稱制,否則太后詔制莫說高於聖旨,有些朝代甚至其詔制能不能出宮還兩說。
但實際政治中,孝道卻可以外於君臣倫理提供另一道義依據,因此常常被掌握實權者所利用。
漢朝以“孝”治天下,儒家的倫理體系,孝先於忠,所以說太后懿旨大於聖旨也無不可。
楚王劉戊臉色鐵青,雙手的拳頭握的很緊,他森然的說道:“請恕楚王劉戊不能奉詔。”
其實是聖旨、太后詔令是沒有法律效應,理論上只有正式的聖旨才官員必須執行的,連皇上口諭什麼的都不是正式的聖旨,公開抗命也不會被殺頭,當然只是不會被以“抗旨”的罪名殺頭罷了,不過其他的罪名就不好說了。
所以楚王劉戊才有如此一說。
晁錯微微一笑,不以為然,待他宣讀完詔書之後,從門外走進兩個內侍,一人手捧三尺白綾,一人手端一個酒壺。
晁錯拱手說道:“大王也是高祖子孫,還是選一樣吧!不要令宗室蒙羞。”
劉戊聞言哈哈大笑道:“想要殺孤,哪有這般容易?孤的心腹都在哪裡?”
這句話一落,跪在地上的數十名侍衛紛紛起立,拔劍在手,擋在劉戊的面前。
從後殿之中也湧出身披重甲的百人,顯然劉戊早有準備。
晁錯嘿嘿笑道:“困獸猶鬥,大王莫非是想要造反不成?”
“造反?孤只恨沒有早早的起兵,否則焉能受你這種小人的羞辱?”劉戊有些後悔的說道。
“御林軍何在?”晁錯說道。
“御林軍校尉李敢在此。”門外一個神采飛揚的少年將軍信步而入,身後是不下百人的御林軍將士。
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強弓勁弩,殺氣騰騰。
晁錯對著張尚和趙夷吾說道:“兩位請暫且旁觀。”
張尚和趙夷吾對視一眼,此時已有太后旨意下達,顯然景帝殺楚王之心已決,他們也無法,只好站在一旁。
晁錯見狀後,對著兩人微微一笑,而後面向劉戊厲聲說道:“看來大王哪一項也不選,也罷,既然如此,御林軍,送大王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