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大將軍季浩被召入京城雲中,秘密見過王上乙辛,僅呆了半日,就隻身領命,深入到大西山中,去尋找那傳說中沒有入口的大堰河村。
……
這一日,入夜時分,于山迴路轉的檔口,不早不晚的,風餐露宿多日的季浩逢到了一位老者。
老者悠悠然地,在溪流邊的柳樹下垂釣。枝頭上著只大葫蘆,樹下的搖籃裡睡著個胖小子兒,樹尖上,又剛爬上來個新月牙兒,周遭的一切,恰似圍繞著老者的清風明月,都是那麼的安靜。
季浩雖飢渴難耐,卻也不忍心打攪了這陌生的老人家,於是,他靠在柳樹旁,兀自閉目養神。
不知過了多久,水上的魚漂突然浮動了兩下。季浩不用睜開眼睛,也能透過神識捕捉到這魚鉤的動向,他心想,這下,老人家要有收穫了。
然而,季浩懸浮的神思突然感到了某種莫名的、徐徐的善意,他突然放鬆了下來,打起瞌睡來。耳畔,魚漂發出咕咚咕咚的吃水聲,旋即,一尾歡快的打挺兒,季浩知道,老人家的魚不知怎麼給跑了。
待季浩睜開眼睛,人困馬乏的他覺得心思清亮,目光炯炯,難道,自己真的在樹下得了神助,去了勞累?!
身邊放著老人家的葫蘆,遠處,提籃的老人正微笑駐足,彷彿意在指路。
“好酒,好酒。”季浩開懷大笑,向遠處的老人深深一禮。
“老人家,鄙人可否借宿?”
“耿老不敢當,大將軍到訪,老漢我等候有時啦。請跟我來。”
一路上二人無話,倒是嬰兒籃裡那個熟睡的少一對老人身旁多了個漢子,頗感新奇,咿呀對語。
太陽的餘暉已被黑夜給吞噬殆盡,季浩默默地跟在耿丁屁股後面。一路上他屏著氣息,不敢停歇,這才勉強跟上耿丁的步伐。
如在畫中游,二人趟過流水湍急的河谷,又爬上白雲繚繞的山巔,再從山頂萬木蔥蘢的密林中捉迷藏般繞著曲徑左轉右轉……季浩跟著耿丁,埋著頭走了很久,一抬頭,他已經來到了一塊上古時期留存下來的石壁前……
耿丁從葫蘆裡掏出金粉,撒在崖壁上。古代巖刻一時間被金光撲中,古怪的文字、符號扭轉著出現,並重新排列。
季浩看得呆立在原地。
耿丁輕指一揚,山崖應聲而開,兩人面前,竟然是一望無際的梯田。
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梯田被暮色染成了一派印花藍……令人的心情如放飛的風箏,愜意舒展開來。
季浩跟隨著耿丁一路過了萬年柳,再沿著小溪向上遊走去,緩步走上一個小山包,終於,大堰河村盡收眼底。
暮色更沉了,一切事物的輪廓都似乎被鑲上了深藍色的邊兒,給這個外界所不熟知的村子塗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房舍四周群山環抱,村前河水清清,季浩藉助著那村口銀杏樹上高掛著的油燈看過去。
光線照不遠,但還是能依稀在夜色中分辨出房屋與房屋之間錯落有致的整體佈置,這裡,主路與輔路之間層次分明,大到住家院落,小到牛羊圈、雞鴨舍、葡萄架、花圃、納涼廳……竟然找不到一處敗筆。
季浩看見有天然泉眼,是依照風水被闊挖成的半月形月塘。
古老的村子一定得到了高人指點,季浩心裡歎服著,瞧:引山谷小溪入村莊,北轉西南而出,繞著幢幢村舍。這樣佈置,月塘就好像明珠,這繞村子流過每一家的溪水,就好像是串起顆顆明珠的項鍊。
季浩不禁贊說:“古人說,開聚池以蓄內地之水,開溝圳可以通暢村落的氣運,吾裡山林水繞,萬物始盛,人才濟濟,千家火煙。今天我是見識了。”
耿丁是修行之人,素有涵養,聽得誇讚,但笑而不語。
更讓季浩讚歎不已的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房屋畜禽圈舍,與道路排水系統共同構建起一個紛繁複雜的防禦系統,形同一個大迷宮。
季浩軍旅半生,走過無數村莊,卻從來沒有見過這般分佈複雜的格局。
縱使熟悉奇門遁甲、精通各類陣法的季浩初次進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耿丁見季浩沉醉於兩旁的別樣“風景”,就任由他自己四處轉悠。耿丁給了他一根銀針,叫他用來找回村長家的宅門,於是,耿丁撇下季浩,先自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