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設計好了珍妮紡紗機的圖紙,何志遠便讓原來做軸承的工匠們製造這種新式的紡紗機。
在後世的歷史上,隨著飛梭織布機的出現,織布的效率在幅提高,棉紗就有些供不應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發明了一種新式的紡紗機。和原來的紡紗機不同,這種紡紗機將紗綻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極大地提高了紡紗的效率。哈格里夫斯以女兒的名字命名了這種新機器,這便是聞名世界的珍妮紡紗機。
明未也有多錠的紡紗機,但是這些機器依然橫置紗綻,最多隻能排列五個紗錠。實際上明未五錠的紡紗機都未普及,市面上更多是紡紗機都是四錠的。
自從開春以後,何志遠一口氣在城北建了三個作坊,分別是機械加工作坊、蒸汽抽水機作坊、紡織作坊。這三個作坊都建起了高高的圍牆,鎮子裡的丁壯日夜巡邏,安全保衛的級別不低於科學院。
何志遠帶上圖紙,到了剛搬到城北的機械加工作坊,這一次他直接找到丁四海,讓他根據圖紙打造這臺怪模怪樣的紡織機。丁四海他們這些工匠早已見怪不怪,這次連問都不問,與何志遠討論一陣,弄清楚設計圖紙後,便組織工匠們打造這臺紡紗機。丁四海他們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在經過幾次失敗之後,終於打造出了一臺二十錠的珍妮紡紗機。
這種紡紗機的結構簡單,但設計十分巧妙。紡紗的時候,只要操作者轉動紡紗機的大轉輪,帶動轉軸,轉軸就會透過繩套轉動錠杆。完成這一步後,小小的倒轉一下大轉輪再順轉,使紗線從錠杆鉤上脫下。最後放下錠子壓板使錠子與錠杆同軸轉動,將紗線捲到錠子上,便完成整個過程,將棉花紡成棉紗。
這種新的紡紗機的效率是明代紡紗機的四五倍,不僅如此,它紡出的棉紗粗細一致,用這種棉紗織出的棉布均勻細密,質量遠遠好於這個時代的普通棉布。
何志遠派人將這架紡紗機安裝在何宅的大院內,因為這裡是最安全的,每天都有幾十位家丁巡邏把守,不用擔心洩密的問題。
之後他來到紡織廠打到何志珍,問道:“前些天,你說有一位心靈手巧的織工,她還會紡紗,現在我需要一位會紡紗的織工幫我試驗一臺新式紡紗機。”
“東家說的是呂傳梅吧,她已經正式頂班了,現在正在上工。我這就去叫他。”何志珍高興的回答道。
“不用叫了,你帶我去車間看看吧。”自從紡織廠開工以後,何志遠還沒有去過車間,趁這個機會他決定去車間看一看。
走在去車間的路上,何志遠問:“現在織工們的工作狀態怎麼樣?”
“東家,現在織工們可積極了,大部分織工下了班之後,都會主動加班兩個時辰。她們都說一天上工四個時辰,時間太短了。都盼著東家再增加一些機器,她們再多幹會。”何志珍高興的答道。
因為現在大多數女工還是學徒期,織機還有停歇的時候,這些正式織工還有條件加班,等到全部女工都出了學徒期以後,都開始正式輪班了,織機不停歇。想加班也不可能了,所以這些織工都盼著東家再多造些織機。
在這個年代還沒有八小時工作制的概念,大多數作坊都是工作六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個小時。現在這些織工們覺得工作四個時辰太少了,想多掙錢都不行。
何志遠很理解這些織工們的要求,但何志遠也有自己的考慮,這些織工大多數男人不在家,回家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必須給她們充足的自由時間,否則一味的延長工作時間,長久來說是很不利的。所以經過慎重考慮,他把工作時間定成四個時辰,三班三運轉的方式,每十天休息一天,正好利用這個時間讓工匠們維護檢修這些織機。
接下來何志遠又問:“保密條例都學習過了嗎?”
“進廠的第一天就學過了。”何志珍答道。
何志遠搖頭說道:“還不夠,必須每旬都要強調一次,讓每一位工人都知道保密的重要性,誰要是洩密,不但自己被掃地出門,就連她們丈夫的工作都保不住。讓她們充分了解保密的重要性,洩密所以付出的代價。”
何志珍邊走邊點頭答應。
何志遠接著說道:“家丁巡邏隊也要加強安全防守,咱們發明這種新式織機的訊息很快會傳開,有些不法商人覬覦咱們的織機,可能會派奸細來偷看咱們的織機,讓巡邏隊重點防備這一點。”
這個廠區內一共有五排東西走向的大車間,每個車間內有一百架織機。在何志珍的帶領下他們兩人便進入了呂傳梅所在的車間內。
此時車間內一片織機的聲響,聽起來噪音非常大,讓何志遠的耳朵很不舒服,但這些織工們卻毫不在意,都在全神貫注的在織機旁操作著,全然沒有發現他們兩人進入車間。
他們兩人來到呂傳梅的織機旁,她正在飛快的操作著織機,動作嫻熟,非常有節奏感。何志遠又看了看她身後碼放整齊的布匹,確實結實緻密,而且平整無斷線。何志遠讚賞的點點頭,說道:“確實不錯,一看就是織了多年布的老織工。”
正在織布的呂傳梅聽到有人說話,抬頭望去發現了何主管與一位少年男子在說話,她看到何志珍在他面前畢恭畢敬的表情,又想到了師傅說的話,便猜到這位少年就是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