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九德大致核算了一下,說道“回梁大人,現在我州倉庫內大約還有四萬石糧食,加上城內糧商的存糧總共還有六萬石,如果不算這五萬災民,這些糧食足夠我州撐到夏糧豐收的。如果加上這五萬災民,到今年五月還需要大約五萬石糧食。”
梁文盛馬上說道“趁現在糧價便宜,你們戶房抓緊去江南買糧。保證我州內有充足的糧食供應。”
季九德聽聞去江南買糧,心中有些打怵,試探著問“梁大人,我們這次再去江南買糧陸家會不會再從中生事?”
何志遠馬上搶先回答道“季司戶,這一次你完全不用擔心,去年我的大舅哥剛去揚州任兩淮巡鹽御史,從南京到宿遷的運河水道都歸巡鹽御史管轄,我們糧船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那陸家會不會在揚州背後下手?”季九德還是不放心的問。
“無妨,揚詐陸家現在自顧不暇,他們哪裡還有心思給別人背後下黑手。”何志遠又說道,然後想了想又說“我給我的大舅哥寫封信你帶去,到時他自然會幫你的。”
季九德聞聽此言,連忙道謝,他心裡盼的就是這事。有了巡鹽御史給撐腰,借陸家一個膽他也不敢再背後下手了。
其實現在莒州城內最大的糧商就是州衙,其次便是週記糧店,再次就是何家。以前的劉家與張家自去年糧荒之後,便不再經營糧食生意。現在州衙經營糧食生意嚐到了甜頭,像上一次從江南買的十萬石糧食,運到莒州每石的成本大約是六錢五分一石,而從官倉中零售價格是一兩銀子一石,中間有三錢五分的利潤。十萬石糧食就有三萬五千兩銀子的利潤,這些銀子在部分上繳當地財政,一少部分作為獎勵進了各級官吏的腰包,所以他們當然願意去江南買糧。
接下來,梁文盛又說道“工房這次的事情比較多,首先要徵調民夫在何家鎮周邊、水泥作坊周邊搭建草棚,供災民們改時居住。等災民到達之後,要對災民進行一次調查,把匠戶專門標記出來,還要調查清楚他們會哪些一技之長。”
韓廣義聽梁文盛這樣一說他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然後詢問“大人的意思是準備把那些匠戶專門分配到莒州各作坊中去做工?”
梁文盛點頭答道“正是如此,我們周內作坊眾多,這些懂技術的匠人們可都是寶貝。眾位不覺得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州內的發展是離不開這些匠人的?”
此話一出,包括何志遠在內也都覺得意外。何志遠當初都沒想到梁文盛還有這層想法,看來梁文盛對匠戶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接著梁文盛又囑咐道“對這些匠戶,在吃住及工錢方面都在優待。對待他們要像我們的百姓一樣,不允許有半點的歧視。”
季九德馬上保證“梁大人放心,對待所有災民我都會像自己州內的在姓一樣,決不會有半點歧視。”
其實在梁文盛的內心深處也想把這些遷來的災民全部留下,現在有了皇上的十二字評語,他完全可以放開手腳了。根本無需顧及家鄉地方官的想法,既然他們安置不好這些災民,那就有我來安置好了。只要災民願意留下來,我為什麼還要讓他們回去?這本就是他的政績,為何還要怕這怕那?
何志遠從今天梁文盛對待災民安置中看出了梁文盛態度的轉變。他也很樂意看到這種態度的轉變,如此以來,莒州勞動短缺的問題就大大緩解了。
。div
大明小人物
還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費?
百度直接搜尋: "易" 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