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冷淡地說道:“袁敬,朕對你小施懲戒,罰俸三個月。希望你以後認真思過,欽天監本就是為制定曆法,觀測天象,服務百姓服務皇家所設,你怎可只顧自己的星象觀測而不顧天下百姓。”
袁敬聽聞只是罰俸,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連忙磕頭謝恩。
弘治皇帝不愧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仁愛之君,這要是碰上性格暴戾的皇帝,僅憑推演不準,百姓遭此大災還沾沾自喜這兩條罪狀就可以殺頭。
等袁敬離開後,李冬陽對弘治皇帝說:“皇上,老臣想起去年在朝邑的那位江湖術士,此人竟然準確預測到了此次地震的時間和地點,看來此人確實有些真才實學,真是能人異士在民間啊。老臣建議好好找尋那位術士,為皇上所用,為朝廷所用。”
弘治皇帝點點頭,欣然說道:“朕認為李閣老所言有理。其他兩位閣老以為如何?”
既然李冬陽支援了他們兩人的提議,李冬陽的提議,劉健和謝遷自然也不會反對,紛紛表示附議。
於是弘治皇帝又讓蕭敬去給牟斌傳達旨意,讓各地錦衣衛仔細查訪那位在朝邑發出地震警示的江湖術士。
梁文盛一家在正月初七也得到了朝邑地震的訊息,這個訊息是梁家的管家派人騎馬星夜兼程送來的。
所幸梁家的房屋結實,沒有完全倒塌,只有幾人有些擦傷,經包紮後已無大礙。但整個朝邑受災嚴重,估計有幾千人被砸死,傷者不計其數。
梁文盛聽聞此言大驚,問來報信的僕人:“砥報上說皇上已下詔防震,為什麼還有如此大的傷亡?”
那僕人哭訴道:“稟老爺,朝邑知縣蘇大人哪有什麼防震措施,臨近年底倒是開始大力僻謠,告示上說欽天監的官員說朝邑今明兩年不會有地震,不要相信江湖術士胡言亂語。還出動衙役驅趕在草棚中居住的百姓回家,說什麼在外結廬而居,有礙觀瞻,敗壞朝邑名聲等等。”
聽到這話,梁文盛大怒:“沒想到蘇知縣如此敷衍塞責,皇上下詔僻謠防震,他卻避重就輕,只僻謠不防震。如今家鄉釀成如此大災,他要負主要責任!我要上折參他!”
那位僕人也說道:“稟老爺,我走之時。整個朝邑民怨沸騰,紛紛要求朝廷將蘇知縣繩之以法,斬首示眾!估計朝邑籍的官員參他不在少數。”
梁文盛點點頭,表示贊同。然後又問那僕人:“據你所見,朝邑倒塌房屋有多少?無房可居的災民有多少?”
“回老爺,我騎馬一路向東,在朝邑境內所經過的鄉村幾乎沒有完整的房屋,大部分村莊都是一片廢墟。有些地方黑水直冒,幾乎匯成河流,四處橫流。估計受災的百姓多達數萬人。”
梁文盛聽聞此言,心中一陣悲哀。想想自己富饒的家鄉如今已到處廢墟,災民成群,估計沒有十年八年的時間是無法恢復元氣的。他無力的對
那僕人說道:“你也累了,下去領賞休息吧。”
那位僕人看到梁文盛如此傷心,道聲謝,然後勸慰道:“老爺,您保重。所幸災民的糧食都還在,不致於捱餓。要不是蘇知縣僻謠,百姓們一直住在草棚中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
說完便行禮退了出去。
梁月松聽聞傷亡如此大之後,也是非常憤怒。但他知道此時不是民洩憤怒的時候,他急忙找到父親,然後對父親說道:“父親,我覺得現在要把救災放在第一位。如今我莒州的作坊都缺人,而朝廷一定也為如何安置災民而發愁,父親何不上奏摺請求朝廷將災遷到莒州來安置,這正好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憤怒而又悲傷的梁文盛聽到兒子如此說,心中有了一些欣慰。從來不關心政務的兒子今天突然關心百姓疾苦,關心朝廷大事了,這證明兒子已經長大了。
看著年輕的兒子,梁文盛老懷大慰,欣然說道:“松兒你說的對,可是當地官員是否會願意,朝廷是否會同意,這些為父把握不準了。還有陝西本來就地廣人稀,將大量災民遷徙來此會不會因此得罪朝邑及同州府的官員呢?”
梁月松搖頭答道:“父親您總是這麼謹小慎微,現在看來救濟災民才是重要的,幫助朝廷解決這個問題後,皇上自然會對父親讚賞有加,內閣的大人們也會支援您的,這種情況下您還怕什麼得罪當地官員呢?再者說,朝邑如此大震必然波及周邊,同州府的官員們恐怕現在正頭疼災民問題呢,你伸手幫助他們一把,他們感謝還來不及呢?等餘震消失那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情了。災民們是否願意回去,就完全憑他們自願了。到那時恐怕父親已經高升了,此事自然有後任官員處理,與您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梁文盛聽了兒子的話,覺得也有些道理。於是說道:“此事還是請何公子來商量一下吧。如果他同意此事,就好辦許多。”
不長時間,何志遠便來到了州衙三堂,雙方自然免不了一番客氣,之後說起朝邑地震,並且把梁月松救災的想法說給何志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