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明鑑。學生打算修建城牆,用以保護百姓。不過修建城牆耗資巨大,以我村之力難以完成。”何志遠回答道。
梁文盛聽說要修建城牆,大吃一驚,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以他一個村的力量肯定無法修建,但讓官府出錢同樣也不怎麼現實。雖說自他上任以來,財政好轉,但也沒有充盈到可以修建城牆的程度。思索良久他才說道:“何公子,現在州衙雖說財政好轉,但也拿不很多銀兩修建城牆。”
“大人誤會了,學生的意思是想請大人徵調兩萬民夫工匠,其他的事情由我們村裡自己解決。”何志遠現在只是一介平民,但說話的口氣儼然成了一村之主。而梁文盛竟然絲毫沒有感覺到不妥,畢竟何志遠的實力說明了一切。
梁文盛聽何志遠只需要民工,終於放心了。莒州是一個大州,全州實際人口有四五十萬。徵調兩萬青壯民夫和工匠充當徭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於是他便答應了何志遠的要求,接著問:“你們村打算修建多大規模的城鎮?”
“以現在的人口規模,建設一個周長六里的城鎮足可以居住。”何志遠給出了一個保守的數字,本來以他的打算是要建一個周長至少十六里的城鎮,但現在無論人才財力都達不到要求。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建一個小的城鎮,等以後人口多了再擴建。
“太小了,這麼小的鎮子,勉強只能居住萬多人口,以後還有要館驛、酒樓、商鋪等也要佔用很多土地。州里給你徵調五萬民夫工匠,你建一個周長十六里的城鎮,能否做到?”梁文盛聽說不需要州衙花銀子,倒是大方起來。反正州內民夫徭役不需要花錢,甚至連頓飯都不用管。出了政績還是他的,何樂而不為呢?
“這……”何志遠犯難了,以何周兩家的財力,剛好可以修建一個周長十里的鎮子,現在一下子多了兩倍半。他們兩家的銀兩就遠遠不夠了。何志遠說道:“如果這樣銀兩遠遠不夠,這次修建城牆,為了降低成本,我準備使用水泥。如果規模一下子擴大兩倍多,不泥的供應也跟不上。工期就會拉長,如果在沒有完工之前倭寇來襲,損失就大了。”
“這事也急不得一時,可以緩幾天再議,我相信何公子一定能想出辦法的。”梁文盛說道。
“好,這件事我回家商量以後再作決定。還有一事需要大人支援。”何志遠又接著說道。
“何事需要本官支援?”梁文盛心想只要不讓州衙掏銀子,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大人,我想在城內辦一家學院,場所問題難以解決,所以想請大人為學生尋一處合適的地方。”
“這事好事啊,不知你準備請哪位大儒來講學,招收學生幾何?”梁文盛問。
在明朝,私人辦學是允許的。不過一般都是由成名的大儒來講學授課。而地方官也願意給這些私人辦的學院給予方便,甚至可以無償提供場所。因為這些學院的學生和官學一樣,一般都招收秀才舉人。一旦這些學生考中高升,這些學生肯定也不會忘記地方官員樂於助學的好處,以後在官場上可以相互幫忙,甚至結黨。在明朝中後期,官員結黨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著名的東林黨,就是以書院為紐帶結成黨派的。
“我辦的這個學院不是講儒家學說,也不需要講名家大儒來講學授課。而是一個職業技術學院,專門招收落弟的秀才、童生。”
梁文盛新奇地問:“職業技術學院?”
最新網址: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小村騰飛 第八十四章 何梁談話(一))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