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通啊。
可當李多魚起到第四網時。
一條帶著紋身的大魚,被掛在了網上,不停撲稜撲稜掙扎著,第一次見到這魚的陳文超忍不住問道。
“魚哥,這是什麼魚啊,身上怎麼這麼多條紋,長得這麼漂亮。”
“這個是三刀啊。”
“可身上明明有九刀啊,為什麼叫三刀。”
李多魚笑了笑“這個我也不知道,可能三刀比較好聽吧。”
看到這魚後,李多魚露出了笑容來,看來前世的老唐,沒有騙他,在這個地方確實能捕到三刀魚。
說起來,李多魚還真沒抓過這種魚,前世,他從島國回來時,這種魚在他們本地,早就已經絕種了。
有次跟隔壁漁村一個叫老唐的漁民,一起撈海帶,聽他吹牛時,這才得知,他年輕那會,曾在入海口的位置,鹹淡水交界,靠近礁石的地方,抓過不少這種海魚。
如今,颱風剛過。
正是魚情最好的時候,李多魚就蠻來試看看運氣,沒想老唐還真沒騙他,還真就給抓到了。
而想起老唐這個人後,李多魚猛地想起剛才那兩個漁民,其中那個比較瘦的,好像跟老唐長得有點像的樣子。
剛才聊那麼久,都忘記了問對方姓名,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是熟人。
其它魚,李多魚都懶得解,這條三刀魚一上船,就立馬給它解開,給足了特殊待遇,跟那條土斑一樣,放進活水桶裡。
而這種魚在港島那邊,則被稱之為“魚王”賣的非常貴,可在榕城這邊,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
價格雖然不便宜,但夠不上“魚王”這個稱號,可兩世為人的李多魚還沒吃過野生的三刀魚。
所以也不好評價味道怎麼樣。
隨著陳文超接著拉網,又有好幾條三刀魚粘在網上,看情況應該是捅到它們的老窩了。
不然,這種魚平常捕一條都難的要死,怎麼可能連續出現好幾條。
老唐真是個好人啊!
而一旁觀看的李曙光,眼睛都快蹬直了,捕魚這麼多年,好魚雜魚,他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這種魚雖然跟紅雞魚有點像,但認真看的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鸚鵡嘴、斑馬身,梅花鹿尾巴,是一種稀有魚的專屬特徵。
這種魚稀有到擔擔島的老漁民,一年都抓不到幾回,以至於到現在,連名字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叫法。
有的漁民叫它“九條”,
有的叫“金花”,
還有些實在叫不來名字的,直接叫“水魚兒”,也就是漂亮魚的意思。
李多魚不知道為什麼叫三刀,而李曙光知道,是隔壁省的漁民,這麼叫的。
因為這魚多油脂,全身都是肉,清蒸的時候,最好切三刀,這樣才比較容易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