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透過詔令後,將之交由尚書具體執行。
如果中書草擬的詔令未得到門下透過,則需加以修改,或上書皇帝予以解決。
而如果是皇帝對門下的審議結果不滿,亦可責令再議。
經過這麼幾次審議修改而推行的詔令應會大有成效。”
因為事關重大,我儘量放慢了語速,仔細解釋,邊說邊觀察阿燃的表情。
他面上最初是疑惑,而後是訝異,到最後則是連連點頭。
見他如此,我心裡也輕鬆了許多。
他邊思索邊道:
“如此一來,中書、門下、尚書,任何一部的長官都不能單獨成事,而是相互制約卻又是相輔相成。呵……”
他忽然明朗一笑,卻又懷疑道:“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我乾笑兩聲,有些心虛。
“誰想出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用就成。”
“你再仔細說說這執行當如何。”
見他破天荒地向我討教,我不由有些得意,答道:
“執行方面可以在尚書下設六部,分別是:吏、戶、禮、兵、刑、工。
也就是將原來九卿的九類政務合併為六類。”
“你說的這六部倒像是南離的官制。”
我搖頭。
“那不一樣,南離仍有丞相制。
南離的那六部仍是聽命於丞相,與我朝現行的三公九卿制並無本質區別。”
“說的不錯。”
“還有啊,如今朝中丞相獨大,御史大夫的權利顯示不出來。
你若真有意如此整改,可任現在的丞相為中書長官,御史大夫為門下長官。
因為中書起草的政令交由門下審議,這樣就相當於丞相稍稍矮了御史大夫一截。
朝中那些多年來對丞相敢怒不敢言的官員定會支援。
而御史大夫變相得了提拔更會忠心,對其他臣子也有鼓舞的作用。
若真如此,整改得到朝中多數臣子的支援,你既無需面對巨大的阻力,還可放心地將國事交由三個部門,不用再整日廢寢忘食。我說的在法子如何?”
他像是不認識我一般地瞧著我,只讓我覺得渾身不自在。
“你幹嘛這麼瞧著我?”
他忽而一笑。
“看來我也算是沒白把你找回來,到還有用。”
這傢伙,明明就是興奮得不得了,明明就是想誇我,卻還是這麼說話,真是可惡!
我輕哼了哼。“我的用處還多著呢!”
我靠近他,認真地丟擲一連串問題:
“來到北地以後是不是科舉很難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