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小姑娘和相戀四年的男友分手於一盒七塊錢的巧克力。
小姑娘稱男友為洛先生,因為洛先生比小姑娘大了十歲,這個稱呼很合適。
遇到洛先生那年,小姑娘十六歲,正是叛逆的好年紀。可是小姑娘不叛逆,相反,還很乖巧懂事。
那時候小姑娘獨自一人到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只有洛先生對她好。稀裡糊塗的,小姑娘就和洛先生在一起了。
那是小姑娘第一次談戀愛,整日惶惶不安,生怕自己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小姑娘很自卑,也很敏感,一點小事就能讓小姑娘失一整晚的眠。剛開始的那兩年,所有人都在告訴小姑娘,你和洛先生長久不了。
可小姑娘不信,小姑娘說,你說我們不長久,我偏要長久給你們看。
於是小姑娘用盡了全部身心去維護他們這段易碎的愛情。
洛先生不是個細緻的人,遇到小姑娘之前,他談過最長的一段戀愛只有六個月。每次都是女生向他提出分手。
原因也很簡單,就如洛先生自己所說,“我適合做朋友,但不適合做男朋友。”他確實很不適合做男朋友,他從不考慮小姑娘的想法,也不在乎小姑娘是否傷心。
他愛小姑娘嗎?其實是愛的。
但他生來就是那副性子,不知傷了多少女孩的心。以前的女孩最終選擇了放手,而小姑娘卻想改變他。
十六歲,一個人最美好的年紀,有人選擇自由,有人選擇學業,小姑娘選擇了愛情。
第一年,小姑娘和洛先生吵了無數次的架,冷過無數次的戰。
小姑娘說,好像自己前十六年所有流過的眼淚合起來,都沒有這一年流過的眼淚這麼多。
他們戀愛一週年的時候,洛先生破天荒的記得,還給小姑娘買了個蛋糕。
晚上小姑娘吃蛋糕的時候,洛先生小心翼翼的問了小姑娘一句:“這一年跟著我是不是讓你受了很多委屈?”
小姑娘的眼淚突然就流了出來,怎麼都止不住。
原來,洛先生知道小姑娘是委屈的。
靠著這句話,小姑娘和洛先生走到了第二年。
第二年,洛先生似乎改變了一點,又似乎沒有改變。
他依舊會因為一些事冷落小姑娘,也依舊有時候不在乎小姑娘的想法。
可是小姑娘知道,洛先生在慢慢改變,雖然很慢,但也在變。於是小姑娘繼續努力撐著這段感情,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撐到什麼時候,反正總有一個人要撐著,那個人不會是洛先生,只能是她。
第二年,洛先生帶小姑娘回了家。洛先生已經二十七歲了,家裡人希望他能結婚安定下來,所以給他安排了相親。洛先生告訴家裡人:“我已經有女朋友了。”家裡人不信,讓洛先生帶來看看。於是十七歲的小姑娘就跟洛先生回了家。
小姑娘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去親戚家,一群不認識的人圍在一起吃飯,聊著一堆自己聽不懂的話題。
小姑娘連菜也不敢多夾,匆匆吃完了事。
小姑娘從洛先生家回來的時候,洛先生的母親給了小姑娘一箱土特產,讓小姑娘帶給自己的母親,小姑娘感恩戴德的收下了。回家以後,小姑娘把土特產給了母親,並告訴母親:“媽,我有男朋友了,比我大了十歲。”小姑娘本以為迎接自己的是一陣狂風驟雨,但母親只是問她:“你想好了嗎?”
小姑娘說想好了。
........................................................................................................................................................................
其實小姑娘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想好了,小姑娘只知道自己快撐不下去了。
她只是想借助外力,讓自己再撐一陣。家長或許就是她的外力。
第三年,洛先生真的變了許多。
他學會對小姑娘噓寒問暖,學會重視小姑娘,學會做一個合格的男朋友。也是這個時候,有人對小姑娘說:“真羨慕你和你男朋友,感情這麼好。”
小姑娘卻在想,現在的一切是我用多少眼淚換來的來著?小姑娘想了又想,卻怎麼都想不起來。或許是流過的眼淚太多,記不得了。
有時候小姑娘看著體貼的洛先生,也會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是不是洛先生一開始根本不愛自己,只是這兩年自己的堅持打動了他?小姑娘想來想去也沒想明白,但小姑娘也不想問了。
第三年,愛似乎沒有那麼重要了。第四年,洛先生真的蛻變成了一個完美的男友。
他會每天給小姑娘發早安,把小姑娘愛吃和不愛吃的東西記下來,還記得小姑娘的生日和他們的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