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仍是紛忙。
初一拜年,初二休息,初三交際,初四就開始工作。範小爺一邊顧著婚禮,一邊磨著《萬箭穿心》的劇本。
在方方和梅峰的掌控下,故事主線完整,砍掉了不必要的枝節,衝突集中,張力畢現。她越看越愛,恨不能立刻開拍,一天N個電話的跟王曉帥溝通,從性格塑造到動作細節,是真真的下功夫。
褚青的感受最明顯,那種大演員的精氣神在慢慢凝聚,等蛻掉了皮,揉碎了骨,一個活生生的靈魂就出來了。
不容易啊,媳婦兒出道15年,總算到了這步。
同樣,他也沒閒著,除了北影節的展映審片,又多了青年電影基金的劇本稽核。提前倆多月開始收劇本,委員會選出五部,然後在影展期間公佈。這是略獨立的單元,週期跟北影節不太同步。
說是委員會,主導的還是褚青。
昨兒是第一天,由於宣傳做得好,就沒有不知道的華語電影人。國外差點,但也有作品投遞,裡外加一塊能有四十多部。按此估算,預計能收到幾百個本子。
這是項枯燥的工作,他卻樂在其中,平時跟年輕影人接觸的不多,從這些劇本里能瞭解到那個群體的一些狀況。
不過他現在很煩躁,在看過編號9的作品後,啪的一扔滑鼠,靠在椅子上嘆氣。
“紀錄片,又是紀錄片,能不能爭點氣啊!”
褚青嘀咕兩句,起身倒了杯水,抹回來時已經恢復平靜。也難怪,九個本子,五部紀錄片,一部動畫片,只有三部劇情片,水準還特別爛。
反倒紀錄片的品質一個比一個高,他絕不歧視某種型別,只是為後輩的創作能力感到悲哀。
想想九十年代,從張藝某到姜聞,再到賈璋柯和樓燁,那是激情井噴的時代。現在環境變好了,市場變熱了,最根本的東西卻沒了。
像什麼《異度迷局》,一部能把人看笑並且中途果斷去捏腳的恐怖片。還有《哭笑不得》,爛的太奔放了,看完那叫一空虛寂寞冷。
“唉……”
褚青喝了口水,開啟第10個附件,隨便掃了一眼:《孫子從美國來》,編劇/導演:曲江濤。
這哥們他還認識,也是拍紀錄片出身,頗有水準。這應該是第一部劇情長片,倒是符合條件。
他沒細瞅,掃了個大概,已然心中有數,用筆記了一行。之後,他沒有繼續,而是關了電腦。螢幕剛剛暗下,就聽臥室那邊喊:“我餓了!”
“嗯,這就做飯!”
褚青應了聲,進廚房開始捯飭。不多時,一道肉末茄條,一道清炒肉,一碗素燴湯就擺上了桌。
範小爺趿拉過來,坐下就吃吃吃。兩口子都忙,心裡裝著事兒,難得安安靜靜。晚飯後,一個奔書房,一個奔臥室,互不打擾。
褚青看得比較快,好故事爛故事基本開頭就能現形,又掃過兩部,就到了編號13。名字很奇怪,叫《倭寇的蹤跡》。
“嗯?”
他以為是歷史題材的片子,本是漫不經心,結果瞄了幾頁就撤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