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的逼格在兩處,一個好萊塢,一個好萊塢明星。隨手一拎就是李奧納多,和隨手一拎就是“國際巨星”的頒獎禮,那絕逼不一樣。
吉娃娃的演技照例惟妙惟肖,每個表情都細緻入微,將那種年輕人的愣頭愣腦和逗比開放,表現得淋漓盡致。
詹姆斯布蘭科就差很多,因為他是真的緊張。
今年的首發嘉賓嚇死人,兩鬢微白的湯姆漢克斯頒發第一、二個獎項。最佳藝術指導給了《愛麗絲夢遊仙境》,最佳攝影給了《盜夢空間》。
盜夢開門紅,上來就拿了一座份量不輕的獎項。諾蘭拍著巴掌,情緒卻平平,畢竟無緣最佳導演。
主辦方似乎有意造成一種美國製造的格調,湯姆漢克斯下場後,第二位更吊,柯克道格拉斯。老爺子95歲了,拄著柺棍顫顫巍巍的亮相,全場掌聲雷動,呼啦啦的全體起立。
“嘩嘩譁!”
兩口子跟著起身,其實有些尷尬,因為不熟。
柯克參加過二戰,退伍後進入演藝圈,是50、60年代有名的硬漢明星,三度提名奧斯卡。後來成立製片公司,出品了《光榮之路》等佳作,是好萊塢的神話級人物。
往小了說,美國系的電影人自然尊重,比如斯皮爾伯格;放大一點,在美國打拼的外籍白人也尊重,比如妮可基德曼。但是,純粹的歐洲、亞洲以及第三世界的電影人,根本找不到認同感。
比如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那幾撮,丹麥、希臘、阿爾及利亞的一干主創,就客套而疏離的顯示禮節。
柯克老爺子淡定的接受歡呼,言辭幽默,風采不減當年。他頒的獎略微意外,竟然是最佳女配角,這個挺重要的獎項在開頭就出現了。
最終,由《鬥士》裡的梅麗莎里奧摘得。
三個小時左右的頒獎禮,漫長而無趣,尤其對局外人來講。範小爺保持著新鮮感,神采奕奕,不時跟艾倫佩姬低聲交談。
褚青的腰背卻越來越縮,索性蜷在了椅子上,有點睡意朦朧的意思。
“哎,幹嘛呢?”媳婦兒隨意一瞧,連忙捅了捅。
“唔……”
他一震,勉強挺了挺身,嘟囔道:“太沒勁了。”
“屁!這是奧斯卡誒,別人想來都來不了!”她訓道。
“……”
褚青聳了聳肩,笑笑不語。
沒辦法,這麼多年過去,倆人的價值感始終未統一。她熱愛鎂光燈,熱愛歡呼,熱愛大場面,他就不用說了。
就如此刻,一種很強烈的孤獨感和排斥感撞擊著內心。這些所謂的夢想和榮譽,跟自己毫無關係。
於個人而言,要走的道路還很漫長,機會有限;於兩個國家的電影產業而言,我們還停留在觀禮階段。
如果有人問,你來奧斯卡是幹嘛的?
褚青都不好意思說頒獎,就說我來看看,看看老美電影圈的盛世,感受一番,然後回家打雞血,繼續努力。
只能這樣……
不知不覺,典禮進行了三分之一,最佳外語片頒給了丹麥電影《最好的世界》。留著大鬍子的克里斯蒂安貝爾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盜夢空間》再刷三單,摘下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就在此時,工作人員跑到附近,輕聲提醒:“褚先生,快到您了。”
“好的,謝謝!”
他拍了拍媳婦兒,起身出列。
快步走到後臺,凱特已經等在那裡,金髮挽起,修身長裙,難得的端莊氣質。不過下一秒,丫逗比屬性爆發,笑道:“嗨,褚,我們一會的姿勢想好了麼?”
“hat?”他懵逼。
“你希望我挽著你的胳膊麼,比如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