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的魏德勝根本沒接茬,陸小川倒是血氣方剛,反駁道:“將電影人為的分成商業、藝術兩個部分,這是很陳舊的思路,我們這麼多商業大片,但觀眾罵它們沒內涵,可曉帥這種所謂有人文內涵的藝術片,觀眾也會罵的。電影不應該意識*形態化,而是迴歸電影本身、迴歸市場。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是,觀眾的選擇究竟是不是對的,這是很殘酷的問題。如果他們都選擇放棄你,那麼扶持所謂的藝術片,又有什麼意義呢?”
掰扯到最後,這論壇基本成了一場群口相聲,倒是一位非藝術家發言人——上*海最大院線的老闆吳鶴,慢慢悠悠的來了句:
“咱們老百姓就愛看打打殺殺、嘰嘰喳喳、嘻嘻哈哈的電影。”
好嘛,直接KO全場!
這就是現階段華語電影創作與市場關係的十二字箴言,某些好面子、講藝術、談情懷的傢伙們,心裡懂,只是羞於直說。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拍不好這12個字。但凡基本功夠用的,以如今的市場容量,票房準保破億。
要是連基本功都沒有,甭管高呼商業口號,還是高舉藝術大旗,都難掩那一臉尿血。
正是如此種種,才構成了歷屆影展的怪現狀,今年尤其突出。褚青太瞭解這些情況,所以才懶得來,哪怕為了還人情,也生生的拖到最後一天。
可惜啊,他避過了之前的不著調,卻還是被收尾這一下給噁心了。
整個頒獎環節各種湊數,開頭請了兩位八線小歌手,巴拉巴拉的唱了5分鐘,然後莫文蔚唱了兩首,再湊上七八分鐘。再接著,竟然放了一段長達15分鐘的VCR,內容是冗長無聊的回顧活動,順帶介紹了每一部提名影片。
末了,還讓在開幕式上已經做過致詞的評委會主席丹尼保爾,又做了一段5分鐘的致詞。人家一上臺就自嘲,說:你好,我又來了。
嘖嘖!
褚青坐在下面,那叫個慘不忍睹。
這還不算完,獎項頒發就更操蛋。本屆16部入圍影片中,華語片佔了兩部:《白銀帝國》和《尋找智美更登》。
結果咧,《白銀帝國》拿了評審團獎,《尋找智美更登》拿了評委會大獎。
哎呀我艹,純屬當人家弱智!
你上屆還只有評委會大獎,這屆就冒出一個評審團獎,明擺著想搞雙黃蛋,又特麼不好意思,便羞羞答答的包裝一下。
不過還好,當他頒發最佳女演員的時候,那個金髮略胖,帶著小雀斑的丹麥姑娘西蒙娜,著實給了他一絲安慰。
這片子叫《愛之傷痕》,整整拍了三年,妹子隨著電影一同長大。她從聽到結果就開始哭,到了臺上更是泣不成聲,在接過褚青的紙巾後,才勉強說了一句:
“我完全不知道該講什麼了,感謝導演,感謝上*海電影節,這是我人生中最最美好的一段經歷,謝謝!”
……………………
其實我們的網友很有意思,他們往往患有一種叫“熱點症候群”的病。不管悲或喜,不管無畏或無聊,只要話題夠熱,就會撒著歡的摻和進去。
比如科比退役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隱藏著十億個科蜜。
比如喬老爺去世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隱藏著十億個果粉。
比如快*播庭審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隱藏著十億個老司機。
比如東*莞掃黃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隱藏著十億個聖鬥士。
當然還有今天,2009年6月25日,一個叫邁克爾傑克遜的人永久離去。
當訊息在網上傳開,各大網站的流量暴漲,CNN在一個小時內報道了2千萬條網頁觀點,Titter暫時癱瘓了處理每分鐘5千條與傑克遜相關的音樂搜尋功能,Facebook使用者以三倍的標準頻率更新了自己的狀況。
國內同樣誇張,無論何種型別的報紙,都把“天王落幕”的圖文放在了頭條;無論何種性質的交流場合,人們總會有意無意的感慨兩句,唉,傑克遜死了。
娛記們更是集體智障,逮誰問誰感想,被採訪者也十分配合,表現了一下自己的哀悼。
程龍:真得非常非常難過,前一段去美國做宣傳,我還跟他一起吃飯,那時侯他在準備演唱會,精神很好。他是被外界誤解最多的一代巨星,現在去世了,希望大家能尊重他,不要再去打攪和傷害他了。
劉德樺:當年在韓國舉行的慈善演唱會,我跟傑克遜有見面,雙方“SayHi”的這樣問好。我原本還很期待他的復出演唱會,可惜沒機會了,舞臺又少了一位巨星。
譚校長:他是個帶領潮流,付出很多的歌手。我很欣賞他的颱風,一出來已是巨星,又有自己的風格,可惜沒機會碰面。
褚青,呃,好吧……他作為影視界的高冷人士,僥倖逃過一劫。
不過他可以對媳婦兒吐槽:就那幫孫子,張國榮死了喜歡張國榮,梅豔芳死了喜歡梅豔芳,傑克遜死了喜歡傑克遜,誰死了你粉誰?你特麼是柯南嘛!
也難怪,整個六月末,兩口子的交際圈都被這條訊息刷屏,明明心裡煩,臉上還得表示尊重,以及適當的情緒配合。
好容易到了七月初,傑克遜的熱度才慢慢消停。
褚青上半年較為輕閒,下半年一開頭就忙得要死。先是劉曄的婚禮,再是《愛有來生》定檔七夕,不過他要去海外拍《盜夢空間》,肯定不能一起宣傳,只好對飛哥說聲抱歉。
再有,便是蘇照彬閉門數月,終於把《劍雨江湖》的劇本改了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