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青在臺下坐了一整晚。”
——這大概是許多媒體在明天的頭條。
第28屆金像獎已經結束,但它帶來的喧囂卻遠未停歇。褚青等人沒去參加官方晚宴,與徐可告別之後,便匆匆走出了會場。
他們剛露面,守株待兔的記者就圍了上來,氣勢無比壯烈,任憑保安怎麼驅趕,都死死的黏在旁邊。
“OK!OK!我們接受採訪,不過請快一點。”他無奈應允,同時還得護著兩個女人,免得被人群衝撞。
“《畫皮》大敗而回,你現在有什麼感受?”一個記者馬上喊道。
“很遺憾吧,有點出乎意料。”
“為什麼出乎意料?”
“呃,事前覺得導演獎和影片獎,我們都挺有希望的……”
“僅僅如此麼,不是因為你沒拿到影*帝,所以才感到意外麼?”那哥們不依不饒。
嘿!
他本想好好說話的,不禁也起了點火氣,道:“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金像獎是行業群體性投票,不可避免的有人情因素。我覺著這種投票機制對內地演員有些不公平,評委對他們的感情肯定比不上本土演員。”
好嘛!那些媒體瞬間振奮了,要的就是這個!
“你是說金像獎的評選機制不公正,並對內地演員有所歧視麼?”另一個記者問道。
“哎,不要斷章取義啊!”
範小爺瞄了眼對方的名牌,道:“我們覺得投票機制需要改進,但我們也尊重評委的選擇。”
“好了,我們要回去了,麻煩讓一讓!”
記者還想接著問,褚青乾脆讓車子過來,硬逼得人群散開。推推搡搡的好容易上了車,三人組才鬆了口氣,隨即又一臉鬱悶。
暫不提他們,單說內地的媒體和網路,已經徹底罵翻了天:
“金像獎想重新贏得公信力,要麼港片的整體水平飛速提高,要麼改革評選制度。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兩件事都不會發生,所以金像獎註定玩完!”
“杜齊峰死也不去是對的,老大以後也不要去,特麼的給臉不要臉!”
“香港太小了,做什麼事都一股小家子氣,關門自嗨得了!”
“哈哈哈哈!金像獎終於蓋過了金馬、金雞、柏林、戛納、金球,完成了統一大業。”
其實呢,每年的金像獎都會搞出點么蛾子,只是今年最嚴重,影后和最佳導演還沒有太大爭議,主要集中在影*帝和最佳影片上。
褚青和張佳輝的對比,《畫皮》和《葉問》的對比,那都明擺著的,你敢這麼玩,赤果果當觀眾眼瞎!
以至於到了第二天,國內輿論群起而攻之,主席陳家上不得不出來說話:“評選所有的華語片,並不是金像獎的負責範圍,它就是為香港電影打拼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意義了。”
他講的還算委婉,前主席文雋就不客氣了,直言:“每年都有爭議,但大家都保持基本的禮儀。更何況,演技這東西見仁見智,評委喜歡張佳輝多過褚青,我覺得沒什麼不對。”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網友們開始狂噴。而張佳輝難得上位,卻無辜躺槍,苦逼的不行不行。
範小爺就更氣,都想正式宣告瞭,卻被程穎和王姐攔住。上面要求兩地和諧,打打嘴仗就得了,得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