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懶得理他,繼續盯著大熒幕,已經被十足的吸引。即便拋開自己的因素,這也是部很棒的電影。
而那些外國觀眾,更是全神貫注的,跟著張揚和林帆的旅途一路悠盪。看他們路過淳樸的小鎮,看他們滑稽的爭吵,看他們戒備又互相依賴,看他們在美妙的邊疆風景中前行。
終於,當畫面中出現大片大片的長角羊,在荒原肆意奔跑,天蒼野茫,風吹草長。
“哇哦!”
觀眾頓時沸騰起來,剋制又高漲的驚呼議論。
“……”
湯維和吳琇波對視一眼,意在不言中。
這段可是實拍,在新*疆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全劇組足足等了五天,都特麼快瘋掉了,就為了十多秒鐘的鏡頭。
當時他們倆就在路邊,真的看到了那群長角羊,殘霞落日,震撼無比。
而不大不小的高*潮過後,男女主角便在沙漠中迷路,林帆也發現了對方是服刑人員的身份。
與開頭的懸念相呼應,管琥很熟練的製造了一段緊張氣氛,又在夜晚的篝火旁,倆人的互相傾訴中自然化解。
可以說,《在路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片子。
什麼叫完成度?
故事上,有頭有尾,邏輯貼合。形式上,畫面舒服,聲音清晰。情感上,鬆弛有度,表達明確。
說著特簡單,但相當一部分的電影都做不到這點,明明殘缺不全還特麼自鳴得意,各種突破,各種酷炫,各種大製作……巴拉巴拉的就為了忽悠觀眾掏錢。
趁早死去!
至於這片子,如果讓賈璋柯拍,必定會悶得要死,如果讓樓燁拍,也會矯情的不行。管琥在第六代的那批人裡,算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從頭到尾都明白商業元素的運用,只是經常失去平衡。
比如說,他想拍一部純正的小眾片,那往往會很好看,像《頭髮亂了》和《西施眼》,以及後來的《殺生》、《鬥牛》。
但是,他若想拍一部商業作品,卻總莫名其妙的塞進一些文藝元素,強行讓它更有內涵。結果搞得不倫不類,最典型的就是那部《痞子戲子廚子》。
幸好,《在路上》屬於前者。
能把一部公路片拍的不悶,甚至有滋有味,對國內導演來說,絕逼難得。
……
電影不太長,約莫一個半小時。
最後的五分鐘,林帆和男朋友下了火車,從對話中知道,倆人是去男方家裡,婚期已近。男人去找推車,女人在等。
“轟隆隆!”
前方,有一列火車駛過,當車尾移開,露出了對面站臺的張揚和他的兒子。父子間做著小遊戲,其樂融融。
兩個人都一轉頭,同時看到了對方。
吳琇波和湯維的眼神特棒,深,且靜默,就像那兩處站臺的距離,近在咫尺,卻無法跨越。
“唉……”
全場都是一嘆,又安靜的看著熒幕變暗,閃過一行行的製作人員名單。
這個結尾,褚青和管琥討論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