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文藝時代> 第四百二十四章 細小的變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二十四章 細小的變化 (1 / 3)

03年的《手機》,廣告總收益是2000萬,當時震驚業界。《天下無賊》卻更勝一籌,總收益居然達到了4000萬,單就貼片廣告來講,一條都賣到了180萬,在國內屬於天價。

而它的投資是3500萬左右,也就是說,電影還沒上映,資方就已經回本了。

原版的《天下無賊》中,劉德樺的片酬是700萬,劉若櫻是300萬,倆人就佔了約三分之一的投資。

但現在,褚青的片酬是450萬,周遜還沒刷到電影咖的程度,要更低一些,僅有180萬。那麼,馮曉剛就多出將近400萬的資金空間,用來操作電影。

所以他要求的更細,拍攝的更精緻,也把演員折騰了一遍又一遍。

其實馮導是個挺有境界的人,他出道靠的根本不是大眾商業片,而是小成本的諷刺喜劇,尖銳酸辣,尺度極吊的展現世情現象。

人家拍《一地雞毛》的時候就說了:更接近我的生活體驗與藝術追求,也更貼近觀眾。我靜水深流地,把它拍成一部去掉俗氣、脂粉氣的墩墩實實的好片子。

你看看,這就叫埋在米飯粒中的白珍珠,扒拉扒拉才發現,人家原來是有內涵的。

可到了《甲方乙方》那賀歲三部曲出來後,許是表達形式太嘚兒,許是市場太飢*渴,不知怎麼的,馮曉剛忽然就變成國內的商業片代表了。

這特麼能忍嘛?

於是在2000年,丫腦子一抽,就鼓搗出了《一聲嘆息》,以彰顯自己的藝術追求。結果咧,觀眾壓根不買賬,說我們不愛看這個,你就給我耍貧犯賤,往俗了整!

之後,他便拍了《大腕》和《手機》,一邊矯情著,一邊進行著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嘗試。直到《天下無賊》,這貨算擺正了姿態,赤*裸裸的向市場靠攏。

從效果上,片子固然好看,但從敘事和立意上,經不起任何的推敲和琢磨。簡單說,放棄了一切邏輯性。

隨便找都能找到,比如:

那個警察說,在滅火的時候把錢換成了冥幣。但他從哪兒弄來的冥幣,一個正常人沒事揣著一包冥幣幹錘子?

何況,揣冥幣也就罷了,最逗的是金額,六萬塊錢誒!

誰不知道我大中華鬼圈,通貨膨脹的忒厲害,誰不是幾億幾億的燒?六萬塊錢還真是新鮮,小鬼都跪了好伐?

再比如:

黎叔逃跑的時候,居然還惦記去偷傻根的錢,可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警察換了錢,更不知道警察把錢放回了傻根包裡。

再再比如:

那兩個傻*逼劫匪上車打劫,是老二找的人,打算幹掉黎叔篡位。那就神奇了,他從哪兒臨時找的人,還特麼有獵槍和斧子。

哦對了,他們怎麼過的安檢?

就算退一萬步講,這些都OK了,唯獨不能忍的,就是那列火車。劇本里寫的可是綠皮車啊,知道啥概念麼?

那算國內最爛的火車了!

褚青從來就沒坐過有如此豪華包廂的綠皮車,更吊的是,火車裡還有酒吧!

總之,這本子漏洞百出,連馮曉剛自己都承認,壓根圓不了。除非你另起爐灶,寫個新故事,但“無賊”的立意你還得要,所以沒轍。

…………

夜,天祝火車站。

天祝是武威市的一個縣城,也是藏族自治地區,人口不多,車站卻修得不錯,便被馮曉剛挑中。

劇組從尼瑪度假村移師到這裡,大家都很開心,總算逃脫了那種白天紫外線暴強,晚上又凍得直哆嗦的苦逼生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