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星君傳紀> 第一二三章 覃蘭的射師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二三章 覃蘭的射師篇

射師抬起頭來,眼神似乎已經穿透了頭頂上方的“蓋子”,喃喃道:“天山有九峰,直插雲霄......一說是九峰上有九龍,另一說則是九峰上有龍的九子,反正存在高品級的妖獸的可能性極大,強大到一如星神殿大祭司或者觀星樓主也不願意輕易招惹的程度,甚至還將其劃為星君的禁地.......總之,傳說當中,在天山九峰之上可以找到重返天廷的途徑.......大家都覺得,如果探秘天山九峰,射師是壓制妖獸的最佳人選。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射師箭術》除了‘落日篇’和‘追月篇’,其他的七篇大多是針對某一類遠古強大妖獸的。而事實上,單說對於妖獸的瞭解,我還是有些自信的。”

吳星欲言又止:“可是.......射師大人現在並沒有星弓,不是嗎?再者,連星神殿大祭司、觀星樓主都不再嘗試登頂天山,必然是有某些原因的。”

“西風國滅國無數,王城內庫之中想必是有幾張好弓的。”射師倒是一點也不擔心,說道:“為了保證天山之行的順利安全,內史大人無論如何也應該會替我找一把合適的星弓的。而在那之前,我正好利用這一段空閒的時候指點一下我的關門弟子。”

既然提起了“關門弟子”,吳星轉頭向覃蘭看去,發現後者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停止了對那一塊巨石碑的解讀,正在低頭沉思著,雙手緩緩的比劃著開弓搭箭的動作,時斷時續,動作有些像是一個扯線傀儡。

吳星眨巴眨巴眼睛,偷偷瞥了一眼射師,卻發現後者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捻著鬍鬚,暗自點頭。

射師知道吳星瞥了自己一眼的小動作,便開口解釋了兩句:“如果覃蘭按照我的註解來修煉,等於是走回我的老路,最多也就是達到我現在的品級而已。而如果她憑自己的領悟來修煉,才有可能重現射師的輝煌。當她晉級星尊的時候,為了完成所有九篇箭術的修煉,勢必要找紀昌索要‘修蛇篇’。之前我說過讓紀昌當覃蘭的磨刀石,便是這個意思了。射師眼中沒有防守一說,至多就是以攻代守,以弓對弓,以箭對箭。”

吳星看了一會兒,發現覃蘭剛開始還只是用雙手比劃著,後來頭、肩、腰、弓箭步,都是陸續加入了連貫動作之中,與真正的開弓搭箭之間的差別或許只是少了一張弓和一支箭而已。再到後來,覃蘭眼神不經意之間掃過吳星,竟然讓吳星有了一種鷹視狼顧的感覺。

“射師篇的重點在於開弓搭箭的‘節奏’麼?”吳星似乎看出了一點門道,半信半疑的問道。

射師侃侃而談道:“對於弓星君來說,‘手’、‘眼’、‘心’三者的修煉當中,最容易見效的就是‘手’。譬如說武曲星君弓術之叄連,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所謂‘叄連’,先發一箭為先導,後三箭連續而去!叄連並不是簡單的四支羽箭排成一條直線,而是以首箭為幌子,後三箭隱在其後;是透過獨特的手法,在箭離弦時加以不同的力道,使箭桿旋轉、顫動,從而帶動尾羽進行細微的轉向、變化。叄連射擊的目標只會看見一支羽箭激射而至,就在準備格擋或躲避的一瞬間,彷彿開花一般,後面三支羽箭現身!”

“叄連對弓術要求極高,除了瞬間強開四次弓之外,還必須對目標的移動、應對作出準確的預判。極高明的叄連弓術,是四箭齊中!但是在實際運用當中,能中一箭已經算是有成境界,能中兩箭則算是登堂境界了。至於四箭齊中的大圓滿境界?恐怕連我也是沒有十分之把握的!”

“然而,這時或許需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一箭必中,又何需四箭?!”

聽到這裡,吳星低著頭,若有所思,喃喃道:“這是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的意思麼?”

“你剛才用‘節奏’來形容覃蘭現在對於‘射師篇’的感悟,其實已經是非常貼切了。”射師說道:“弓星君在修煉過程當中,開弓搭箭的‘節奏’也是在變化著的。開弓搭箭,射......並不是在比手速,不是越快越好,而在最恰當的時機鬆開弓弦並且命中目標。簡言之,‘節奏’即箭術。”

吳星再次向覃蘭看去,發現她此時已經完全去除掉了開弓搭箭那種充滿力道的稜角,動作之間的銜接彷如舞蹈,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覃蘭的感悟漸入佳境,甚至緩緩閉上了雙眼,臉上的表情更是放鬆到極致,像是進入了半夢半醒之際。

再到後面,覃蘭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停下了所有的動作,微微側著頭,站在巨石碑之下,閉著雙眼,像極了一尊石像。

射師、吳星兩人此時也不再言語,都是知道覃蘭現在已經到了悟道的玄妙境界之中,她的人雖然紋絲不動,思緒、心念卻一如電轉。

過了良久,覃蘭長吁了一口氣,緩緩睜開眼來,先是恭恭敬敬的向巨石碑躬身行禮,然後才不緊不慢的將放在一邊的弓、箭囊一一拾起,背在身後。

射師哈哈一笑,對覃蘭招了招手,說道:“你完成‘射師篇’的進度比我想象中要快不少。來!說說看,你是如何領悟到‘射師篇’的精義的?”

射師說完,不拘小節的直接坐在數級石板臺階之上,吳星站在臺階一側,覃蘭則站在臺階另一側。

“碑文我現在是看不懂的。更別說什麼九字真言的四縱五橫法。想要解析碑文,原本想象當中是屬於文星的事情。”覃蘭答道:“但是我看了一段時間之後,只是感覺巨石碑上的那些碑文,形狀像開弓搭箭的各種動作,不知不覺當中便開始模仿起來。將巨石碑上所有的碑文從頭到尾嘗試了幾遍之後,我便已經隱約能夠感應領悟到箭術的那種玄妙意境了。”

“看不懂碑文反而能夠領悟‘射師篇’?”吳星咋舌道。

“這就是你的‘道’,簡單而純粹。”射師肅容,對覃蘭說道:“心術不正,則箭術不成;心術純粹,則初心無悔!”

“遠古渾沌時期,元始天尊起始,歷代的先聖上究天文星辰,下研地理河川,同時也不忘開啟先民的民智,尋找一種最合適的傳承文明的方式。據說最初曾經嘗試過用繩結來傳承,以九色繩、縱橫經緯的方向、繩索的粗中細、繩索的材質等等的方式來表達對天地之道運轉多種形式的感悟。可惜後來發現即便是採用了妖獸材質的繩索,也敵不過年久月深,最終變得難於辨識。”

“後來有一位名為‘頡’的先聖,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從而創造了碑文。後來,遠古渾沌時期的先聖們先後得道飛昇成了天神,仍然不忘在天廷之上製作開啟民智、幫助星君初醒的巨石碑,這才有了現在我們星落大陸上的碑林、天梯。所以說,覃蘭可以直接從碑文之中感悟到‘射師篇’的意境,才是看穿了一切虛無幻像,直指本源。”

覃蘭自謙了兩句,然後瞥了吳星一眼,後者只好訕笑一聲作罷。

射師繼續說道:“其實,遠古渾沌時期的先聖們對於天地之道的理解和闡述,做出過很多種嘗試。比如說河圖洛書,就是大道至簡,用代表星辰的小圓圈透過線條連成一顆到九顆不等的‘宿’,又將黑圓圈、白圓圈指代文、武曲星,而後再分別從兩張圖來解讀天地之道;兩者都是寓意著其源於天上星宿,蘊含了宇宙星象奧秘。”

“如果要細分的話,‘河圖’的這個‘河’,指的正是‘星河’。星河,宇宙也,寓意極多極廣,玄妙無窮,深奧無盡。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有星尊將其解讀為:在內為星君所點亮的星海,在外則為天廷星海。”

“洛書,是表述變化脈絡之數。也有星尊將其解讀為:在內為人體之脈絡,在外則是表述天地空間變化脈絡,代表著星力潮汐之變化。其實,關於星尊的解讀,這個就真的見仁見智了,每一位星尊都是有自己的道。”

“總之,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側重合,洛書側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

“不同的星君看河圖洛書,所看到的天地之道未必相同;同樣一塊巨石碑,不同的星君來看,同樣會有不同的解讀或註解,那是對應於星君自身體內的河洛與天地之間的河洛之感應、體悟,即所謂的天人感應。武曲星君雖然或許認不全碑文,卻未必是‘看不懂’。只從碑文表面去理解,反而會失去了碑文的本意。”

吳星知道射師說了這麼一大番話其實也是有點醒自己的用心在其中,便躬身行禮,虛心受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