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 (2 / 2)

於是, 在征服歐洲後不久, 明朝艦隊就向西, 向大西洋的深處駛去。他們走啊

走, 走啊走, 在兩個月艱難的航程中, 一雙雙眼晴望著大西洋天水相連的遠方,

盼望著家鄉的海岸在那裡浮現......終於, 陸地出現了, 但那不是夢中的鄉土,

而是一個長著龍舌蘭和仙人掌, 出沒著紅種人部落的陌生世界。當他們踏上新

大陸時, 並不象那些淺薄的歷史作家們描寫的那樣歡呼雀躍, 而是抱頭痛哭......鄭和因此一病不起, 在新大陸結束了一生。艦隊中很多的船仍然沿著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後, 這些船才在白令海峽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 又過了五年, 他們才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 大明朝日不落帝國的世界才連為一體。"

兒子面對著巨像長久地沉思著, 這可能是他有生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沉思,

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欣慰。

"孩子, 歷史和生活不是你一直認為的那種簡單的征戰和開拓, 其中有很多

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很多需要成熟後才明白的東西。"

"是的,"艾米說,"想想, 假如鄭和當年按照最初的計劃, 最遠只航行到索馬

裡海岸就返回, 後來會是什麼樣子? 也許是一個歐洲人的船隊後來首先繞過了

好望角, 更說不定, 另一支歐洲人的船隊還發現了美洲呢!"

"唉,歷史啊, 同一個人的命運很相象。" 我感嘆到。

"那麼, 爸爸, " 兒子從沉思中醒來, 指指艾米,"她是您的新大陸嗎?"

我和艾米相視一笑, 我們誰都沒有否認這點。

我們身後, 曼哈頓的燈火更加輝煌, 紐約港的水面成了一片跳躍的光海,

這又是新大陸多夢的一夜。

後記:鄭和如果一直向前航行,以後的歷史會怎樣?這是無數箇中國人魂牽夢繞的問題。歷史學家們的看法是:鄭和遠航的目的是落後的,只是為了“布皇恩於天下“(尋找建文帝?),而不是為了貿易和征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即使明朝船隊航行到西歐甚至美洲,也不會有大的做為。但筆者的看法是:人的思想在新環境中是會變化的,如果鄭和真的航行到西歐,他必然會接觸到西方的思想和科學,這是東方文化撞擊西方文化,同以後人家的文化撞擊我們完全不同,必然會結出意想不到的果實。另外,在真實的歷史中,鄭和遠航中曾兩次用兵,其中至少有一次是針對一個國家的。

在這篇科幻小說描寫的世界裡,中華文化有了更大的影響力和地域範圍,但那不是一個理想社會, 它面臨著比我們的現實更多的問題,更大的危機和危險。現在重讀一遍,發現這個世界造得很笨拙,同時,我自己也不喜歡小說中很重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色彩。

1999.2.1於娘子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