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個名字而已,這有什麼不能說的,難不成其中還有什麼隱情?”
“這麼和你說吧,我那朋友在玉石方面的造詣絕對是大師級別,可是他沒有公職,在外界也沒什麼名氣…”
原來,包打聽的那位朋友叫李林峰,是被人稱作“金鑲玉”創始人的潘秉衡大師的弟子,可是,後來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又去揚州學習了揚派的雕刻手法。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潘秉衡是北派玉雕的領軍人物,北派玉雕特點是莊重大方、古樸典雅;而揚派玉雕講究章法,工藝精湛,造型古雅秀麗,兩者之間的風格完全不同。
只是兩派風格的融合,已經是千難萬難,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李林峰這還不罷休,又學習了一些石雕、木雕和微雕的手法。到了這時候,哪怕是他的師傅,都不再對他抱有希望了。
李林峰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很多人看來,他這是好高騖遠,不可能取得什麼成就。也就慢慢的被排擠到了圈子之外,哪怕他的雕刻技術已經達到了大師的水準,也沒有得到任何圈內人的認可。
聽完包打聽的介紹,鄭焱卻來了興趣,這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嗎?
按照鄭焱的想法,以後安然兩人的公司,要走的就是高階路線,並不會涉及低端市場,因此對人員技術的要求十分嚴格。華夏現有的玉雕大師很多,可是大部分不是有公職在身,就是有自己的生意,誰也不會替自己打工。
純粹的玉石在西方世界並不是特別受歡迎,如果加上一些金銀等進行點綴,相信情況會好很多。李林峰作為潘秉衡的弟子,這方面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
另外,由於以後也會面向西方世界,自然需要加入一些西方的元素,李林峰因為融合了幾家之長,自然能夠更加輕鬆的駕馭。
“包打聽,我現在正好需要一個玉雕大師,你能不能把你那位朋友介紹我認識一下?”
“這個倒是沒什麼問題,可是這手鐲你們還要嗎?”
包打聽也怕鐲子砸在手裡,難得遇到鄭焱這個大客戶,而且安然兩人也非常喜歡那鐲子,當然希望趕緊出手。
“要啊,怎麼不要,多少錢?”
李嫣然和安然自從戴上鐲子之後,壓根也沒有再摘下來的意思。
鄭焱心裡還是有點擔心鐲子的真假,但是見李嫣然和安然喜歡,也就沒有反對。
“這樣吧,看在鄭老闆的面子上,這一對鐲子就十萬塊好了。”
包打聽咬了咬牙,像是吃了多大虧似的,可是隻有他自己清楚,當初收那對鐲子,不過就花了兩萬塊。
安然兩人並不覺得十萬塊很貴,而鄭焱雖然知道其中的水分很大,可是看在包打聽為自己提供訊息的份上,也沒和他計較。
有了這一單生意託底,包打聽直接關了店門,帶著鄭焱三人去見李林峰。
按說像李林峰這種雕刻大師,哪怕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也應該過的很好才對,可是情況恰恰相反。李林峰住在一個十幾戶人家混居的四合院,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他還是這十幾戶人家中過的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