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相比於道教的龍虎山,景色自然是更有特色。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的景色。以玉柱峰上的太和宮為中心,周圍幾峰作為陪襯,形成了著名的七十二朝天大頂。
多年來作為道教的兩大聖地之一,自然有些無數的人,慕名而來,拜訪武當。或談書論道,或燒香許願,種種行為不過是為了看上一眼武當的風景。
上任掌教王明陽那是一位盛名遠揚的江湖前輩,當年面對大明的重佛抑道,一人走入當時還是大明都城的洛陽,憑藉著自己的道法,成功說服當時地太宗皇帝放棄打壓道家,並且將道家封為國教,道教一時風光無量。
當時王明陽掌教卻是拒絕了太宗皇帝的招攬,不想成為大明的國師,一人獨身悄悄返回武當,並且宣佈再也不理世俗。
氣急敗壞地太宗急忙派遣麾下的將士前往武當,將武當山團團圍住,想要以武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為要挾,強迫王明陽再次出山。
面對包圍武當的大隊人馬,王明陽掌教沒有下山,反而是站在太和宮的屋頂,一掌拍碎世人夢寐以求的飛昇天門之後,一人一劍站在武當的山門口,輕鬆擊退前來的將士,武當山的威名再次攀升。
當時的太宗皇帝得到訊息之後,沉默了三天,隨後下令撤回軍隊,轉而去請龍虎山天師府的老天師入京城。老天師以年紀大為由,讓自己的大兒子,也就是張良的父親前往洛陽,封作國師。
而拒絕朝廷的武當並沒有因此落寞,反而經過此事,前來武當山燒香的人們絡繹不絕,香火不斷。
而老掌教王明陽藉此被好事之人列為了江湖十人之一。
而在武當山的山腳下,有一名老得不能再老的老人,帶著自己的徒弟走在山路上,向著武當山緩緩而去。
武當山有一座武柱峰,這裡不同於玉柱峰的香火鼎盛,也不同於真武大帝得到飛昇的聖地,南巖,這裡只有幾處茅草屋坐落在這裡,而茅草屋前有著一些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種著蔬菜的苗子。
茅草屋的老人自然就是那來這裡躲清閒的上任掌教王明陽,王明陽揹負雙手,剛剛從太和殿自己的徒弟,現任掌教趙福那裡出來。
老掌教王明陽在一掌拍碎天門之後,收了三個徒弟。
大徒弟趙福被人稱呼為大先生,那是老掌教王明陽在洛陽城裡說服太宗信奉道教之時遇到的一個孩童,被老掌教王明陽帶上山後,處處與人為善,穿著一身的白衣。
小一輩的道士遇到不懂得問題都會去往太和宮那裡,詢問大先生,大先生不管多麼忙碌的時候,對於前來詢問的弟子都會幾位有耐心地講解經文的真意。一山之上,即便是那個掌管武當戒律的師叔,都找不到任何理由責罰大先生是武當山上公認的老好人。
二徒弟被人稱作二先生,不過二徒弟則是與大先生是兩個極端,在被老掌教帶上山後,潑皮搗蛋。什麼在真武大帝的石像上撒尿,美名其曰為真武大帝添點菸火氣,省的一天天站在那裡接受香客的膜拜,忘記了百姓的疾苦。二徒弟出身邊境的一個小村莊,從小沒有爹孃的他,在一次老掌教路過那裡的時候,偷去了老掌教身上的盤纏,只為那個在一旁生病的妹妹。老掌教非但沒有惱怒,反而是大方地將盤纏送給他,前提是做他的徒弟。面對身患重病的妹妹,二先生沒有猶豫的答應下來。在救治好妹妹之後,帶著妹妹與老掌教一起上了山,成為了老人的第二個弟子,賜名王好人,妹妹則是留在山上,憑藉著燒得一手好菜,深得山上眾人的喜愛。
三徒弟就是那個揹著木劍的無用道士,被人稱作三先生。無用道士是自己來到武當山上,找到當時還在耕地的老掌教王明陽,跪倒在地,砰砰砰磕了三個響頭之後,就要任老掌教為師。在二徒弟之後,多年不曾收徒的老掌教摸著鬍鬚,笑的合不攏嘴,點點頭認下三徒弟,賜道號無用。
七十二峰的所有道士就多了一個極為年輕的師叔祖,同時也多了一向早課,就是每天都要練習三先生傳授的劍術。
王明陽揹著手,緩緩走下玉柱峰,向著武柱峰走去。一路上遇到的道士紛紛停下腳步,畢恭畢敬喊上一聲師祖,更有膽子大的,駐足想要近距離觀看這個在江湖之上盛傳的江湖十人之一的師祖。
老人揹著手,一一點頭示意,這下子,徒孫們更是確信了師祖脾氣極好的傳聞,暗地裡偷偷說老掌教的學問極好,氣度極大,大先生真是有一個好師父,自己有一個好師祖。
在老人的茅草屋前,老人看到一個少年正蹲在自己精心打理地的菜園裡,低著頭,像是在擺弄什麼,而一頭老青牛正在一旁吃著老人留下的青草,絲毫沒有理會這個不速之客的到來。
“咳咳。”
老掌教將手放到嘴邊,故意咳嗽一聲。那少年聽到聲音忽然身形一頓,轉過頭,手裡拿著自己剛剛摘下的果子,一臉的通紅。
“幹什麼呢?”
對著這個少年老掌教不陌生,在幾個月前,少年在一個清晨,不知道怎麼的就找到了老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