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4章 缺礦 (1 / 2)

朱治按照喬瑋的要求將原本吳郡的司金場做了整改,並且將附近的荒地也都劃分了進來,還好原本就位於遠離人煙的荒地,否則還真是不好辦,但司金場內的工匠人數也只有三十餘位,加上從廣陵郡帶回來的工匠,加起來也就是六十餘位。

喬瑋盤算著人手,然後讓朱治將場內經驗最豐富的幾名工匠找出來,每個人分到幾張工件的圖紙,然後要求他們按照圖紙製作工件模具。

想要標準化生產,模具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一名老者只是掃了一眼這些圖紙,便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夫人所畫的這些工件要製作起來難度極大,而且工件所需的零件越小,便不能只用鐵,必須要用到百鍊鋼才行。”

喬瑋點頭,“老先生是行家,一眼便看出其中門道。因為工件小且精細,完成後,所承受的力量也至少為十石,非百鍊鋼而不可為。”

喬瑋在軍營的時候也仔細觀察過士兵在訓練之時的情況,發覺由於槓桿原理的作用,雖然士兵所使用的力有些削減,但想要箭矢發出同樣的距離,最終產生的力需要作用在機構之上,如果機構的硬度不夠,產生的損耗、毀壞的頻率就會上升。

百鍊鋼算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西漢中期起,炒鋼法逐漸成為鍊鋼的主流,生產效率也高,成品率也不錯,隨之配合而出的鍛造法便是百鍊。

將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這應該是目前能做到的硬度和質量最佳的材料了。

莫家鐵鋪所鑄造的機巧連弩,所用的都是百鍊鋼。

“但場內百鍊鋼的存量並不足,夫人和都尉若想要打造五百柄弓弩,恐是不夠。”

喬瑋取出部分圖紙,指著上頭有標註了精字的部分,“這些便是需要用百鍊鋼進行鍛造,而其他部分,則使用生鐵豈可。”

這種拼接法,也是喬瑋常用的,每個工件所要承受的力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並非是需要同一種材料進行鍛造。

而部分的外殼也完全可以用木頭來代替,這樣可以減輕一部分的重量,在保證射程和耐久性的同時,減輕士兵的負擔,可以延長士兵戰鬥的永續性。

“如此,也未必能夠。”

喬瑋便只好問道,“那如今場內有的鐵與百鍊鋼,又能支撐用多久呢?”

“如今場內的儲備,生鐵不足二十石,百鍊鋼不足一半。”

東漢的一石,相當於29.76公斤,換算一下,的確是不多,生鐵和百鍊鋼加起來,連一噸都沒有。

製作五百柄機巧連弩,即便按照現代標準,大概是4公斤上下,而且怒身以木、竹片等材料進行製作,也至多隻能製作不到三百套工件。

喬瑋不免有些疑惑,問朱治,“為何場內沒有材料儲備呢?”

按道理來說,吳郡的司金場應該算是江東軍比較具有規模的武器後儲才對啊。

朱治苦笑一聲,“因為江東沒有可開採的冶鐵礦石。”

喬瑋忽然想起來,漢代的鐵礦開採技術有限,冶鐵的技術主流,主要集中在五都,即邯鄲、南陽、蜀郡、洛陽、臨淄。

而其中,邯鄲的鐵礦最為豐富,南陽走的是技術流,但無論哪一個都和江東無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