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魯肅二人談話方畢,幼烀端來一小盤蓮子,“君侯,這是夫人讓人送來的,讓君侯嚐嚐鮮,解解乏。”
孫權微微抬頭,“夫人去哪兒了?”
“夫人帶著女公子和小公子他們去了莊子上了。說是府裡太過悶熱,就到莊子上納涼去了。”
孫權有些沒好氣,“安兒的課業寫完了嗎?這就帶出去玩了?”
魯先生笑呵呵地回道,“自喬夫人回來後,女公子的課業寫得認真多了,君侯也別逼得太緊了,凡事也都講究個張弛有度。”
孫權這才消了氣,將蓮子往魯肅的方向推進了幾分,“子敬同孤也說了這半晌,府內的確悶熱,嚐嚐這蓮子,一同消消火氣。”
那蓮子裡還放了點薄荷,含入口中更覺清涼爽口,“夫人是有心的。其實夫人的提議也並非是不可,潘臨之患不可不急除。北方袁本初雖還能牽制曹操,可如今二子相爭,紛攏黨羽,臣屬之中也各有屬意,暗流湧動。如此人心惶惶,不出三年,此消彼長必為曹孟德所破。
郭奉孝此計,甚毒啊!”說到袁紹二子相爭,魯肅也不得不感慨。
袁紹本就是汝南人,身邊早年跟隨的謀士也多為潁川派,而袁紹入主冀州之後,也不得不拉攏冀州派的勢力,啟用顏良等冀州派為悍將。
本來外有曹操為威脅,兩派之間尚能一致對外,可奈何袁紹心有偏愛三子袁尚,有意廢長立幼。於是把長子袁譚過繼出去,並且把次子袁熙、高幹等人分配到外鎮守一方。
自古諸侯出征,世子監國,將袁尚明晃晃地留在身邊,已經不是暗示,而是明示自己的心意了。
可袁譚如何真的會甘心將家業的繼承權拱手相讓,而袁紹的臣屬也因此分立,各有支援。審配、逢紀等人站隊袁尚,而辛評、郭圖等人更支援袁譚。
郭嘉也是潁川人,藉著親友之間的關係敏銳地察覺到了袁紹內部的矛盾,於是獻計請曹操奏請天子,封長子袁譚和次子袁熙為衛將軍,並加亭侯之銜,分別領青州刺史和幽州刺史之職。
算是以漢室的名義支援袁譚這個嫡長子,更是變相地否認了袁紹將袁譚過繼出去的行為,這無疑是在給袁譚一方和天下一個訊號,那就是漢室承認了袁譚,或者說曹操承認了袁譚。
這對於袁紹來說,只能加深他對於袁譚的猜疑。
而袁譚和袁熙都得了封侯之賞,獨獨沒有給袁尚封賞,袁譚和袁熙就算和曹操互為仇敵,可以漢室名義分封的亭侯,袁譚和袁熙不敢不受。另一面曹操也是將好處明晃晃送到眼前了,有漢室的認可,袁譚便多了一分與袁尚相爭之力,這誰又能真的忍住不上鉤。
就算袁譚自己不上鉤,也耐不住袁譚身邊臣屬看到了機會絕不會放手。
曹操給了機會,潁川派和冀州派、袁譚派和袁紹袁尚派就會鬥得越發兇狠。
如此陽謀,逼得人不得不上鉤,的確也是郭嘉郭奉孝的手段。
孫權也點頭道,“如此鬼才,可見曹氏得人啊!”
魯肅繼續道,“曹操若除了此心腹大患,收復了整個北方,下一步兵戈所指,會是何處呢?”
“西蜀之道易守難攻,荊州劉表與孤之江東,二擇一罷了。”孫權也明白,曹操雄圖,又有漢室天子在手,江東遲早是要面對上如此勁敵的。若不是如此,其實孫權是很欽佩曹操的,一介雄臣能主,率兵統御心懷大志,揮兵征伐四方,匡扶漢室,如他的父兄一般,都是令他敬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