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竟有強盜,於鹽場襲殺朝廷命官,還有官差未戰自行潰散,無論哪一樣,都超過了乾隆能夠容忍的極限!
強盜們的襲殺,官差們的不戰自潰,要說其中沒有貓膩,乾隆皇帝會相信嗎?
最可恨的是,揚州的地方政府,竟然放任強盜衝入鹽商大肆搶掠,這是想幹什麼?
誰給他們這麼大膽子和底氣?
最叫乾隆皇帝憤怒,或者說心驚的是,揚州的地方官員們。卻是不敢將深糾,只敢.會裝聾作啞。
這還是大清的天下呀?是朕的天下嗎?
揚州現在的局勢,已經崩壞到乾隆皇帝感覺失去了控制的地步!
和珅到了皇宮之後,乾隆皇帝二話不說帶他,趕到了乾清宮殿,兩人於宮殿之中密議良久,由大太監總管李得全在外面看著。
除了他們三個人之外,誰也不知道他們商量了什麼。
“……”
第二天,乾隆皇帝突然於大朝會上決定,加封和珅刑部尚書,成為大清朝權力金字塔顛峰那十幾位重臣之一。
訊息傳出,滿朝譁然。
原戶部尚書黃世化更是默然交印,離開了朝延中樞,下放到地方,做了一方布政使。
不止如此,和珅這邊,剛一上任便被乾隆皇帝委以重任,將鹽務這一塊一年近千萬兩白銀的美差,交由他全盤掌控。
這一舉動,頓時引發整個朝延的一陣激烈反對。
可惜,這一次八旗的旗主們,還有幾個鐵帽子王,卻沒有明顯的站出來反對。
以阿桂為首的南書房大臣,也只望而感嘆。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可接下來和珅所為卻是再一次掀起軒然大波。
他以勳貴官僚體系的勳貴子弟為核心,大肆招入武門將門之後,在戶部組建了一個臨時的鹽制管控衙門。
而鹽制衙門成立後的第一把火,卻不是燒到揚州,而是宣佈在西藏開闢露天礦鹽場。
此事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朝野譁然,反對之音沖霄而起。
而面對這種情況,乾隆皇帝選擇了強行彈壓!
“……………”
揚州鹽商之事,暫且不談,馬上就到了當今太后大壽之日,朝延、民間,接是連線有動作。
民間有句俗話,“皇家過壽,提前九天貼紅聯,又提於九天前粉刷漆色”。.
所以說,當和珅主舉太后過壽之事的時候,京城上下,家家戶戶的院門、房門都重新刷上了一遍漆色,貼上了紅紙門對,“抬頭見喜”、“喜迎鳳監”、“太后萬壽”等等討喜話,隨處可見。
也有些富裕的大戶人家門上要講究一些,貼著文致些的對聯:
“太后過壽納餘運,嘉節號強山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