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參見皇上。”
沈駟君來到御書房,只見安和帝手裡拿著一份奏章,眉頭緊皺,來回踱步,平日侍奉左右的太監宮女們都已經被他遣出殿外等候。
以這些細節來看,安和帝這次召見沈駟君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果不其然,安和帝將手上拿著的奏章遞給沈駟君,“愛卿,且看一看這上面寫的東西吧。”
沈駟君接過奏章,從頭到尾簡單閱覽了一遍,心裡大概已經知曉安和帝這次急忙召見他的原因了。
西北邊境匈奴王前不久剛剛去世,新繼位的匈奴王是老匈奴王的次子,此人一向桀驁不馴,喜戰好武。
這次,他剛剛稱王不久,居然就野心勃勃地想要吞併安和國大片邊疆領土。
“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安和帝見他放下奏章,意味深長地詢問。
沈駟君沉思一番後,回答:“依微臣之見,匈奴氣焰太過張狂,我安和地大物博,民生昌盛,絕對不能向這等蠻夷鼠輩投降,臣請命帶兵出擊,對抗匈奴。”
安和帝聽他一席言,心裡也是再三斟酌,匈奴藐視安和,按常理是絕不可縱容的,且沈駟君也主動請纓帶兵出征,他自然是樂意見到的。
但匈奴位於西北,沈駟君此番遠離京城前往西北,天高皇帝遠,難保不會在西北擁兵自重,他日與朝廷對抗。
思慮至此,安和帝決定此事還需在明日早朝與其他大臣好好商議一番。
次日在朝堂上,安和帝主動提及此事,不少大臣聽聞後,紛紛提議主和,稱要與和匈奴談條件。
太尉大人率先談及自己的看法:“皇上,雖然我安和兵強民安,但眼下很快要入夏,一入夏,江南水患之勢就必要花費大量的銀子,前不久,京城因殺人狂魔之事動亂,無論民心還是經濟都受到影響,所以皇上,依臣之見,此戰能不打則不打。”
太尉大人此話一出,朝中大臣紛紛附和。
“皇上,臣有話要說。”
“愛卿,有何意見?”
沈駟君言道:“適才,太尉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臣認為,匈奴此時來犯,實則是想試探我們的虛實,如若我們真的選擇免戰議和,只怕此舉助長匈奴之氣焰。”
沈駟君這番言論又得到了朝中其他大臣的贊成。
太尉大人在朝中文官之中,威望有加:而沈駟君則在武官中,重受擁戴,此次這二人爭鋒相對,令其他人都不好言語,生怕說得不妥,得罪了另一個人。
滿朝文武大臣都沉默著等待皇上的旨意,安和帝也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太子從剛才一直站在一邊,細細地打量著安和帝表情,想從一些細節上看出安和帝究竟對此事是何心思?
他之前就已經瞭解到安和帝從一開始就想出兵匈奴,沒有任何帝王會心甘情願地同一個蠻夷小國,議和停戰,但這時究竟是派誰出戰匈奴是最大的問題。
沈駟君雖驍勇善戰,才謀過人,領兵有方,可他現如今在軍隊內的威望已經很高了,再加上剛才很多武將紛紛表明立場支援沈駟君,安和帝恐怕更加不會同意派他前往平定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