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呦!嗨~呦……”
‘嘩啦嘩啦……’
“曲腿抬腿!呦~吼!踩穩肩動!呦~吼……”
有人休息吃飯的時候,有人接班幹活。
鐵路上的人挑鐵軌,地面被清理得乾淨,避免有人踩石頭後崴腳。
黃河岸上搭起大木頭杆子,繩子斜著順下去。
繩子上面掛鉤,鉤上面掛筐,上面幾十人轉動絞盤,黃河下面的淤泥裝進筐裡送到上面。
上面也拿鐵絲籠子裝石頭往下送,黃河有岸邊的位置已經幹了,中間還有的地方有水,不曾斷流。
想修橋墩,需要別處的橋墩修好,這裡用石頭改變水流位置。
等修好橋墩,鐵絲籠子還能帶上去另做他用。
手葫蘆負責吊運大的物件,眾人喊號子,統一行動。
黃河兩岸的人在努力,尤其住在北岸的人,他們早想有一座橋方便到河南岸。
已往過河擺渡,物件大一點便不方便,趕上上游下,雨河水暴漲,交通便中斷。
家裡攢點東西想換錢,只能等著,若人生病,本地的郎中醫術有限,只能跑到洛陽找人。
賣錢的東西可以等,病不能等。
如今放寬人口流動,百姓想把家中織的布送到長安賣,過了橋有鐵路。
一個村子派幾個人趕車帶東西過橋,直接送長安賣,價錢高。
這等小買賣不屬於商人,不影響家庭成分。
淤泥送到岸上,百姓們看著開心,今年說是大量清淤,官府給錢,能長好作物的淤泥……
黃河修個橋,直接投入一萬餘人。
從預定的橋頭位置到洛陽城的路,投入五萬多人。
從長安到海州的鐵路第二條鐵軌,投入不下六十萬人。
火車幫忙運輸東西,大家快等不及了。
被李易忽悠著,不對,是被李易送了政策的世家大族的人願意主動出一部分錢,在用船運火車的河流上架橋。
他們派人到海州去經營,百姓不願意賣地,官方的地朝廷直接接手。
他們投入許多錢在地上,鐵路運輸速度越快,他們賺錢越多,否則賠本。
人多力量大,並且熱鬧,晚上火把搖曳,瞧著安全。
月牙落下去,太陽昇起來。
孩子們背上小書包去上學,早飯不吃,到學校吃。
教課的夫子多,明年在洛陽考科舉,學子們提前到來的正好安排教書。
自願,不強迫,教書安排房子,提供一天三頓飯,晚上給二兩燈油,每日三錢的講課費,加一份報紙。
窮書生需要,報紙上有時務策的內容,不看報,不瞭解大唐事情。
富人家的子弟同樣教書,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絕對不是怕不教書考科舉的時候被莫名其妙地取消成績。
坊間有小道訊息流傳,據說陛下跟宰輔們某日言談,席間曾說‘教授孩童不願者,如何真心為大唐育民?’
此訊息之前在長安流行,現在洛陽也有了。
甚至有人拿長安的科舉說事兒,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考科舉,老誰家的小誰,題全答上來了,結果一查,他沒給孩子講過課,便尋了個詩中的字詞,說其對聖人有不敬之意,念其歲小,罷黜,令歸家反思三載。
到手的進士沒啦!三年後再考,估計考官可能、也許、大概……
於是先來的學子非常努力,認真教,至於還沒來的,他們認為那些人已失去機會。
孩子們享福了,吃完早飯,進自己的班級,一個班級最多的有三十餘人,少的只十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