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主,兩噸多一架。”周棟周工匠提供直接資料,不用看圖和木材密度。
“能吊,明天看看河水情況。”李易放下心。
百姓們又看一會兒,跑去幹活,心卻放在這裡。
晚上的時候有人睡不著,非要在河邊聽聽動靜,才覺得安心。
等天一亮,又到河邊瞧,看看水變清澈沒有,變了今天架水車。
“清了,比昨天的時候清了,看不到河底。”
有百姓高興,大喊著告訴其他人。
說白了就是還沒清澈,三米的深度看不見底兒,叫清?
“行,放水車吧!明天咱們就走了。”
李易不想繼續等,大唐的百姓也在等。
工匠帶人忙碌起來,用氣墊船和繩子把木頭先弄到河裡打樁子,一共六處位置,同時施工。
莊子按照設定的距離一根根砸進去,李易駕駛直升機吊水車到那裡聽指揮,下面的用繩子來調整和固定水車擺動。
用了一個小時才把一架水車裝上,李易乾脆鬆手,不管了。
這下速度快了,十分鐘吊一個,直升機穩。
一個個水車拔出銷子,再往軸上澆水,稍微使點勁一推,水車旋轉。
石頭的槽子和水渠對好位置,一筒筒的水正好順著半個竹筒流進來,水流還不小呢。
可惜就是依舊渾濁,需要繼續衝,可不是打一口井,抽一抽水就清了。
即便如此,百姓們也激動,難道還能等上半個月?
待翌日太陽昇起,大家上船要離開時,有百姓喊:“水清了,這次真的清了……”
頂點
……
“回去後休息一段日子,三哥想熘達,咱們去蜀地,乘船。
要麼坐飛艇到草原,黃河源頭那裡也沒問題。
渤海的地方野菜多,夏天到那裡撿蘑孤,松林中一大片一大片的血紅鉚釘孤和粘糰子。
長白山的火山口,咱們運氣好就挖人參,估計能遇到,當地人跡罕至。
帶著小機器人一路走一路掃描,年頭久的挖出來,年頭少的讓它們繼續長……”
李易在船上說將來的旅遊日子,誰規定皇帝整天呆在李家莊子不能出去的?
李隆基眼睛看海面,其實一直在聽和想,自己的江山,不走走確實不對。
這兩回出來,並不耽誤朝廷運轉。
“好啊!看看百姓們的生活,易弟到時麻煩你,到一處地方你就要……”
李隆基說著停住,不好意思。
“沒問題,到哪裡我就看當地的情況給辦法,帶百姓過好日子。”
李易接過話,哪裡有什麼資源,再看路況與百姓生存、生活狀態,解決溫飽很容易。
啥?家住在沙漠旁邊問怎麼辦?搬家唄!最簡單,非在那裡待著作甚?
“易弟辛苦,新羅呢?新羅……”李隆基看自己的小機器人。
“新羅就差最後一步,跟渤海一樣,咱回去便差不多。”小機器人給出答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