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魚了,捉魚了……”
太陽還未出來,早上百姓騎著秧馬、划著秧船去地裡找東西。
一次災害,徹底奠定了這邊百姓對大唐的認可。
李易宣傳好了的,百姓進去後捉東西,東西歸百姓自己,如此百姓們有幸福感。
“魚,魚!”小丫頭被李易帶出來玩耍,坐氣墊船,羽林飛騎護衛。
老國王、二王子他們也在船上,透過窗戶往外看。
地裡很多因洪水爆發而留下的生物,有的能吃,有的……能當成藥吃。
百姓就這麼參與進來,明明是受災了,災後看到田地的損失該難過。
結果李易一引導,百姓反而開心起來,捉東西,有好吃的。
……
“說實話,我挺不愛吃泥鰍的,土腥味太重,甭管怎麼吐泥、搓鹽,最後還是有那個味道。”
大家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李易不忙了,他做醬燜泥鰍。
他說不愛吃,吃得一點不比別人少,甚至講解泥鰍的更多烹飪方式。
百姓們跟著吃各種捉到的東西,魚什麼的屬於他們自己。
有人比較聰明,拿著大量的魚交換,願意給朝廷,其實給‘廚房’。
用五條魚換一條做好的魚,其他人知道後紛紛學習。
他們自己做魚不好吃,跑到田裡,把魚往回拿很沉,用鹽製作魚乾費勁,容易壞掉。
不如換一頓好吃的,自己做不出來那個味道。
高的地方水退下去,明天開始翻耕,繼續種,找到沒淹死和衝跑的作物單獨標記,成熟後留種。
後勤人員收完魚,先做成菜給大家吃,接著醃製,掛湖油炸。
魚肉要做成鍋包肉,先出半成品,這樣能多儲存幾個小時。
蝦也這般操作,小蝦直接掛湖炸,大蝦取蝦仁炸。
別人吃飯,後勤人員依舊處理食物,看上去十分辛苦。
李易瞅一眼,不管,他們邊做邊嘗,嘗啊嘗的就飽了。
第二天,勤勞的百姓給自己套上犁去翻耕水退的土地,其他百姓繼續收拾衛生。
他們重新挖廁所、清掃街道、撒石灰,低窪處水未退去,用木桶裝水推走倒進水渠裡。
金字塔外面的溝渠排水系統也在修,金字塔裡面有排水的,外面就不管了,以地勢來處理水。
原來李易要求修水渠時一起修的排水渠,不是塌了就是堵了。
託瑪瑞弟託城邦被大唐所佔的三分之二地盤的俘虜,與另一邊同步進行災後生產生活重建。
俘虜們發現情況跟自己想的不同了,俘虜應該變成奴隸,總捱打,不給吃飽飯,幹最重的活兒。
結果這段日子,自己胖了,下大雨時飯都沒缺過,老幼婦讓進金字塔裡面躲雨。
大雨停下,趕快乾活,不知道從哪衝來的魚,抓自己的人看一下,能吃的用大鍋做上。
到中午了,吃飯,有窩頭,那個大鍋上面能夠放很多層的竹子做的筐,在那裡做窩頭,一鍋做一堆。
奶孩子的女人碗裡堆滿魚肉,窩頭裡還有別的粉,吃起來細、甜。
一個原來的小貴族,沒跑掉,家人跑不動,他乾脆留下來投降。
他的妻子在大雨中給他生了個孩子,就是旁邊的羽林飛騎幫忙接生的,他記住了,心存感激。
他認為對方厲害,生孩子居然要燒熱水,很熱很熱的,然後把毛巾放在那水裡。
這個羽林飛騎不怕燙,嘩嘩擰,兒子出生,又拿剪刀在水裡燙,抹上酒精給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