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軍隊集結,二王子要回去見國王,國王得讓位,變成太上皇,需要個儀式。
李易的救護車被飛艇吊過來,晃晃悠悠的, 裝不進去。
永穆公主開車,二王子一家人和小蘭、使者坐車。
小機器人們被抬著趕路,身上裝武器。
李易的直升機落在車上,郭子儀和幾個羽林飛騎在機艙中架槍。
打水與喝免費湯的人看熱鬧,之前有人沒見過直升機,轟隆轟隆就飛起來落到這個什麼東西的上面。
等救護車一啟動, 周圍的人‘哦~~’
二王子一家及使者好奇地看來看去, 這東西能自己走,帶軲轆。
“軲轆好用,裝在大盒子下面,盒子可以走。”
二王子的正妻不明白汽車的原理,瞧著窗外的景象感慨。
使者滿臉愁緒,隊伍行進速度慢,急行軍消耗體力多,怕到地方打仗。
如此明天中午才能到地方,他在考慮將來的事情。
小蘭瞅他一眼:“沒有人會被收拾,無非一些位置要調整,你們的社會制度有問題,沒有正茬少年宮的官員體制。”
小蘭早知道瑪雅人怎樣生活,祭司負責耕種的日子,種什麼,怎樣收穫。
平時有時間就脩金字塔和雕刻,不研究其他的技術,沒有體系。
大唐有管工事的、有農事的,還有教育等方面。
“我們不會。”使者一聽不會挨收拾, 倒是稍稍放下心。
“今年需要補種玉米。”小蘭想到個事情,玉米很多旱死了。
“種不了, 種完後沒有雨水,錯過了時間。”使者搖頭。
“打井取水,咱們的氣溫高,玉米不會被凍死,脩金字塔的人工去澆水,等我家李郎給你們具體的計劃書。”
小蘭發現對方傻,看見有人用車推水,就不會把井打在地旁邊?
隊伍離開這個金字塔,留守的人負責收東西、人和賣東西。
水井依然不停地壓著,種地的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不會在乎體力。
他們沒有常平倉,別人更不可能施捨,貴族和祭司只考慮地位。
糧食就是他們的全部,等到了乾季,再種東西就種不了了,只能去打獵,或者跑河邊捉魚,沒有漁網。
趁著現在有井水, 能救活一株就救活一株。
留下的羽林飛騎操心,對一個拉水的人說:“補種, 有水。”
對方停下動作發呆,附近準備打水的跟著愣住。
“對呀,種啊!還能種,我們推水過去。”
終於一人反應過來,欣喜地大喊。
“以後我們一年種兩次,不,三次,我們自己澆水。”另一人跟著叫喚。
“能種三次?”旁邊的人茫然,他不是祭司,不會算日子。
玉米生長週期,如果氣候合適,又換著地方種,就能種三次,只一個地方不行,有玉米根茬。
他們不翻耕,也不施肥,全靠自然恢復,明明有地在那裡閒著也不種。
他們要等那裡重新長起來樹,再剝掉樹皮給弄死,燒荒,帶根棍子去插孔,把玉米粒種下去。
時間計算好,一般溼季開始,溼季結束正好收穫。
全年溫度高,沒有零下的時候,翻耕後,一年兩個月或者三個月種三次也不少。
大家討論起來,行不行?以前都聽祭司的,有人說找祭司問問,有人先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