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以喝酒為目的吃飯的,最後菜都扔,要不就是有人喝多了吐。
拌三丁是東北名菜,冷盤類的,胡蘿蔔、油炸花生米、黃瓜。
吃到最後會發現,胡蘿蔔沒人吃,油炸花生米也沒人吃。
喝多的人就愛吃黃瓜、醬油泡大蔥。
李易請客,拌三丁就不放那些東西,人能吃的。
關鍵他還不吃菜,只喝酒、喝水,喝肚子漲了使勁喝一瓶水去吐。
他在自己家,是另一種吃法,就喝一點酒,甚至不喝。
永穆公主現在喝葡萄酒,一人三兩,慢慢抿,很甜,不是乾紅。
女祭司在努力學:“飯菜是這麼吃的?”
“不是的,應該不喝酒,晚上給你吃過水的高粱米飯,然後土豆泥拌茄子,放很多蔥花和香菜,最好的是雞蛋醬。
有的人不吃,覺得都做成泥了,噁心,跟濃的肉粥一樣,不喝。
說白了就是不餓,餓上三天只給水喝,什麼都能吃。”
永穆公主講食物、講人的矯情。
有人不愛吃蔥薑蒜,有人不愛吃醬油。
比如以起姓為名的紅燒肉的人,他最開始的時候愛吃紅燒肉。
只不過後來發現醬油的釀造過程後,就噁心,不吃。
於是炒糖色的紅燒肉才出來,就是因為他。
說白了他地位高了,不餓。
以前他能吃的,還認為好吃。
餓幾天,就是醬油的紅燒肉,吃不吃?
“易弟,你的調料放多了吧?口味太濃。”
李隆基吃同樣的東西,感覺魚凍的桂皮和八角的味道重了。
“三哥你自己非要嘗,我這邊都給你做別的菜了,你跟我說別的菜味道不對。
確實重啊,因為這裡的人原來吃辣椒,他們喜歡重口味。
包括天竺那裡,咱們的廣州府百姓接受能力就差。
關鍵有的調料他們當地沒有,咱們可以種,然後……”
李易要解釋,為什麼我做燉魚的時候放那麼多調料,讓別人養成習慣。
我不願意多殺人,但我希望壓制人,一切為了大唐。
“嗯!”李隆基明白了,易弟行事穩著呢,所有的情況皆考慮進去。
他抬頭看大螢幕,大螢幕上有五千多人,準確地說是五千三百三十人投降了。
這邊吃,那邊打,互相不耽誤。
他們帶的東西和武器被收繳了,自動步槍突突幾次,別人再無反抗的心思。
階級性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階級同時也是社會動盪的根源。
想反抗的人,絕對不會是奴隸和平民,只是對方的上層建築人員。
自動步槍開幾次火,上層的人會最先妥協,他們在第一線,他們後悔為什麼沒躲在後面。
他們周圍的人一看,你們一衝就死,敵人有那麼大的吃人的野獸,人坐在上面。
你讓我去衝啊?你喊一聲,喊完了你死了,我聽不聽你的?
原本以為你是依靠,結果今天才知道,你的吼叫只能換來被敵人無情的撲倒,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