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 學藝不休存先後(第三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 學藝不休存先後(第三更) (1 / 2)

“無妨無妨,不說錢的事情,怪我等學藝不精,剛柔果然厲害!”

張九齡無奈地搖搖頭,大家很努力地學了,結果眼皮子底下出了疏漏。

李易繼續擀餃子皮:“賬不是那麼算的,為何考慮我成本降低與否?

有規模和技術才能降低成本,大唐應鼓勵這個行為,然後透過同行業市場經濟進行調整。

正如看年景吃飯,谷貴傷民、穀賤傷農。

至於說借錢,屬於投資彙報率的問題,借的時候百姓知道情況。

我不交稅,是因為我把投資回收期計算在了無稅狀態下,若需要交稅,投資利息必須高……”

李易不開玩笑了,繼續講課。

李家莊子的借貸還款期很長的,還不上還允許延期,甚至發現對方情況特殊,額外追加借貸並幫對方策劃。

大唐多數百姓有個特點,或者說是共通的想法:無債一身輕。

大唐的經濟發展速度快,當初借錢的時候一個人一月收入二三百錢,後來一緡、兩緡。

既然有錢了,把之前的錢還了,一起還。

這樣借貸的自己回籠週期變短,李家莊子賺錢了,賺很多。

由於李家莊子採取的模式為無利息,還就是本金,有利息旳話,按照日利息結算,屬於浮動。

固定就是不管你提前還與否,就收那些利息。

“既然談到這個問題了,咱們接下來說如何合理佔領別人領土的問題……”

李易說著想到了婆利國的問題,人家文明和國家。

不透過戰爭方式,只能透過經濟方式,最後看情況是否開戰。

他告訴大臣們,咱們以幫助婆利國的名義向對方放貸,無利息,大唐貨幣。

這個錢幹什麼用呢?對方借錢後,購買大唐的第一代紡織工具,比婆利國自己的先進多了。

紡織需要原材料,大唐出售給他們原材料,回收他們紡織出來的成品,要麼他們自己拿去賣給別人換東西也行。

籤協議,以對方的部分土地為抵押,一旦還不上就扣一部分土地歸大唐。

接著大唐提高原材料價格,同時以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紡織工具給大唐海外領土的百姓用。

如此婆利國無法透過對外出售紡織品賺錢,反而賠錢。

無錢還大唐,每一次逾期,就要割一部分領土。

不過大唐跟對方是友誼之邦,先不急著要領土,願意賣給對方二代、三代紡織工具,同時原材料的種子提供給對方。

婆利國沒錢,繼續借給他們錢,還是無利息,簽定更大領土面積賠償契約。

這時候種子的技術也提高了,他們的畝產低,再把四代的紡織工具給海外百姓用。

順便大唐以技術為優勢,形成大唐貨幣升值實際情況。

婆利國在材料與工具等方面成本又失去競爭力,還錢的時候由於大唐貨幣升值,沒有獨自完整貨幣體系的他們雪上加霜。

這時可以收領土了,不給必然是戰爭,師出有名。

甚至借錢的時候以國家名義借,收購他們成品的時候以民間名義收。

民間收的人沒有錢了,之前抵押給婆利國的錢就不要了,這筆錢很少。

婆利國大量紡織成品賣不出去,領土丟失後,其他民間商人過去壓低價格收成品。

要麼採取允許對方用人口售賣模式還錢,大唐買來人必須是整個‘家庭’,回頭就解除奴隸身份,讓其成為大唐子民等手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