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咕嚕’“咯咯咯、咯咯咯……”
大唐遺民中有正在學走路的小寶寶,遊輪上提供嬰兒走步架子,帶軲轆的。
小寶寶在裡面推著走,失去平衡就一屁股坐在支撐帶上。
小機器人在前面引誘,不,引導。
小寶寶想要抓到小機器人,很努力地追趕。
等小寶寶累了,走不動的時候,小機器人會到近前給播放音樂,不長時間小寶寶睡著。
之前受傷的人每日由護士給換藥,縫合的地方漸漸消腫。
部落的人看在眼中,記在心裡,誰要是說他們不是大唐遺民,他們就能把對方烤了吃掉。
海峽中,隊伍到海峽一大群島子的時候停下,這些島子就是讓船隻觸礁的根本原因。
停下之後不是爆破,遊艇和直升機飛起來,衝鋒舟下來,在島子上進行建設。
修燈塔,以後要派人在裡面駐守,晚上就算了,晚上看到燈也沒用,進來就觸礁。
主要是白天,燈塔的人用望遠鏡和電報跟過來的船隻交流,打旗語什麼的。
海洋中,或者說海邊,水位隨時變化,有漲潮與落潮。
故此,當大陸的飛機在頻繁繞島飛行,同時水下不同型別旳潛水器可能在其他位置進行資料收集時,有的地方就得明白一些情況。
包括天上的軍事衛星成像系統,以及澎湖列島上面進行的海洋科技合作。
島子上是沒有戰略縱深的,四面環海。
戰鬥機數量在增加,航母在建造,配合航母的輔助艦船下餃子一樣下水時,意味著……
目前這裡沒有可以抗衡大唐航母戰鬥群的海上武裝力量,大家放心地上島建設。
之前的島子不佔,以後誰願意佔誰就試一下,那個地方很邪門。
誰敢派兵佔,飛艇在上面一飛,地面上的人必然鑽叢林,等一等就可以了。
島子上的叢林島民們都不願意進去,一般是呆在海邊住。
遺民們看到將士們下去幹活,紛紛跟著下去幫忙,哪怕幫著搬運石頭也行。
兩天後,高二十米的燈塔建起來,用石頭堆了十五米高,上面的五米是木頭架子,隨時都可能被風吹倒。
明年的人過來再維護和修整,船隊繼續航行。
“易弟,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新羅那裡承認了熊津都督府所在為大唐領土。”
隊伍行進時,李隆基找過來,他的小機器人告訴他情況了,那邊發的電報。
李易扭頭四下來看,我的小機器人哪去了?
“易弟你找零三三,它給孩子們講故事呢。”李隆基笑了。
“北面的過了江的地方他們給咱們不?”李易不找了。
“沒說,但那裡的新羅軍隊已退出。”李隆基明白李易的意思。
“好辦!把蒸汽機農耕裝置派過去,以幫助當地人耕地為有,非軍事入侵,而是農業合作的名義。”
李易知道新羅害怕了,二十艘飛艇啊,過去後新羅除非想出應對的方法,不然就得妥協。
承認熊津都督府的歸屬,順便讓出控制的地盤。
“易弟,新羅無鬥志了,百官說的。”
李隆基有一點傷感,又少了個對手,大家一起戰鬥才好玩兒。
“又不是堅壁清野,百姓還在,能退一步就能退第二步,說明新羅內部不穩了。”
李易腦海中出現了那裡的地圖,礦產資源就是從那個位置往北才有。
新羅不知道啊,他們想用空間換時間,又無法把人口給遷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