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的噼裡啪啦聲中,本地人載歌載舞。
今年不用跑路了,冬小麥逃過一劫,定然大豐收。
有小麥誰還吃青稞?口感不好。
大唐果然厲害,飛過來幫著炸,只用半天工夫。
往後再遇到困難不會害怕,堅持半天,一切都能好起來。
郭子儀負責烤一隻羊,手上小刀飛舞,一片片烤熟的肉落入盤子中。
草原地區的人吃烤全羊方式比較原始,跟李易時候的不同,李易那時全烤熟了再吃。
這邊等不急,熟一層小刀削一層。
大家圍著一隻羊,誰吃誰自己削,一家人就這麼幹。
李易等人不能那麼操作,他們需要聊天。
“瞧著周圍的地種麥子,以前聽聞種青稞。”
姚崇自從手摘稻穗丟臉後,瘋狂學習農業知識,在天上看一眼,便明白種的是什麼。
“遊牧民族什麼好照看,什麼生長期短便種什麼,當地的小麥收穫完,立即種土豆。
給他們犁翻耕,他們不缺挽犁的牲畜,旱田馬拉很容易。
土豆的收穫時間更晚,看小麥成熟時間,基本上都是寒冬了才收土豆。
缺點是土豆秧子利用途徑少,利用率低。優點在於一年兩茬糧食作物。”
李易知道姚崇要問啥,去年當地就種了土豆,收穫後把大量土豆拿到別的地方去當種子。
今年再種,可以留下一部分自己吃。
等今年收穫完,明年大唐所有的地方想種玉米、土豆、地瓜、南瓜、雲豆、番茄等等,隨便,種子夠了。
麥子和稻子留下進行儲備,後年九年糧儲備完成,或者外面的糧食多多運輸回來,可以提前半年達到目標。
李易把話說給眾人聽,大家笑容燦爛,九年糧啊!
以前只是個說法,哪個朝代可以真正做到?
“東主哥哥然後呢?”李潭作為‘地主’,期待地問。
“種經濟作物,比如更多旳大豆、玉米、葵花籽,榨油。
經濟作物豐富後,會發現副食品增加了,對主糧的消耗減少。
同時人更健康,不再以追求吃飽為主,而是吃好。接下來……”
李易開始畫餅,做到這一布後,脫貧,大唐扶貧無須先扶志。
百姓為了不餓死,很拼的,不努力幹活就餓死,整天掙扎在生死線上。
朝廷和李家莊子作擔保,說跟著幹,保證能吃飽飯,百姓絕對不會說我就等補貼,我不幹活。
遇到那樣的簡單,大唐可不講人權,不幹是吧?鎖到衙門裡戴枷站著,不服鞭笞。
幹不幹?還不幹?仍牢裡讓裡面的人教育你。
挨收拾完沒處講理去,告官府?官府繼續抓住你扔牢裡。
告到李易面前,李易都不會同情,給你找工作你不答應,別人養你?
你以為我那時呢?先扶志。
除非你殘疾人,不然有勞動能力而不勞動,在大唐我跟你扯皮?我咋那麼愛你?
“易弟,過幾年還可泰山封禪?”
李隆基又想封禪,過癮啊!
“泰山?喜馬拉雅山也行,咱們上得去,很輕鬆。”
李易琢磨著上一次,他沒上過,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