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辛苦。”中午吃飯的時候,李隆基把李易找過去,跟大朝會的人一同吃。
他刻意換上便服,親自給李易烤肉。
他知道最近幾天李易救活了多少人,同時挽救了多少家庭。
一個個小寶寶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全部活下來,包括產婦。
曾經皇宮難產死的人難道少了?孩子出生後沒過幾天死的更多。
皇宮是什麼營養?尋常人家又是吃什麼?
“關鍵在於藥好,咱大唐人給一點好藥就見效,沒有耐藥性。”
李易謙虛,不說自己搶救的時候判斷和處理多麼準確,那是他應該做到的。
“新羅那裡已跑到大唐地方二十餘萬人,不知新羅一共多少人口。”
李隆基說起另一件事情,大唐重新確立了安東都護府的邊界,鴨綠江即鴨淥江還是大唐的。
李易時候大同江,現在的浿水,依舊是大唐所有。
曾經一段時間只有其名而無其實,如今實際到了,契丹不敢再說話,大唐軍隊過去駐紮,行政人員也派遣。
新羅的百姓瘋狂往這邊跑,為了跑得快,工具都不帶,只帶路上夠吃的糧食。
羽林飛騎行賄新羅兵將,新羅士兵們幫著把人口給帶過來。
之後價錢談好,只要帶過來一個,不管男女老幼,一人給五塊肥皂、二十盒火柴、五十個易於儲存的黑麵包和三隻烤雞。
這是陸續增加旳,之後又多了一件軍大衣。
新羅兵看到價格,即便遠點的地方,也想辦法給弄來。
新羅的冬天缺糧食、缺護膚品、缺保暖的衣服,反正啥都缺就對了。
那些所給的東西,放在大唐,乘十倍也換不來一個人。
當然,人並非賣,新羅的兵找到百姓問對方想去大唐不?想去的話就一路護送著過去。
新羅百姓變成大唐百姓,享受自由,不是奴隸,正常工作賺錢。
大唐賺了,花一點東西換來一個移民,太便宜了。
“不知道。”李易在高興的時候搖頭,他又沒給新羅進行過人口普查。
歷史上記錄的資料太假,大唐都沒能力統計究竟有多少百姓,指望新羅不現實。
“不過二十萬三千一百一十人的人口外流,對他們算是傷筋動骨。”
李易透過過來的百姓和他們說原來的位置判斷,新羅一大片地方成了無人區。
新羅的都城在金城,即李易時的慶州,離大唐遠著呢,過了朝鮮海鮮便是倭國。
對北面的區域,控制得就不夠好,每次到大唐都乘船走海路。
大冬天的下雪,北面的百姓離開,士兵被收買,他們的國王金興光,就是原來叫金隆基的,根本不知道又跑了多少人。
“可會征戰起?”李隆基想著欺負到別人頭上了,新羅以前說是打贏了大唐,是否有底氣再打一次?
“咱又沒過去,憑什麼進攻咱們?何況他們的都城離海邊那麼近。”
李易先是委屈的樣子,又露出一絲笑容。
金城距離海邊五六十公里,大唐海軍的船隻過去,飛艇過去,整個新羅上層往哪跑?漢州?
漢州里慶州可遠著呢,直線距離超過二百五十公里。
關鍵漢州就是之後的漢城,漢江有入海口,海軍和飛艇打它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