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大螃蟹捕撈不易,不如捕鱈魚,當地的鱈魚咱們吃,製作成魚乾,孩子用石頭砸著吃。”
永穆公主說明太魚,乾的,大唐就有。
漁船捕撈後直接把腦袋砍下去,不要,留著容易腐爛,而且佔地方。
回到海州之後,當地人開始加工,變成魚乾,很硬,儲存期長。
吃的時候要麼泡發,要麼就是孩子用石頭砸,其實應該用木頭棒子砸。
木頭棒子可以砸衣服,洗衣服的時候用,能砸桔梗,砸成一絲絲的拌鹹菜,砸明太魚,砸鬆軟了吃。
關鍵時刻還可以拿來打狼和其他野獸,至少能嚇唬一下。
豆盧貴妃眉頭挑一下:“旁的船速度慢,撈回去恐怕留不住。”
“當地有新羅人,咱們的船負責撈,他們給製作成魚乾,咱們給他們工錢,再運回去。”
永穆公主整天跟李易呆在一起,有經濟頭腦,咱們僱別人幹活。
“給多少錢合適?他們拿大唐的錢上哪裡花?”豆盧貴妃有問題。
“給魚,你們製作一定數量的乾魚,給他們一條當工錢。
他們自己捕魚很費盡,網就不好用,船又小,遇到大風的天,船和人全沒了。
能在岸上幹活就獲得食物,他們會很高興,新鮮的魚直接吃,製作成魚乾的留著以後吃。
另外當地水海域貝類,他們不怎麼願意吃,肉少,咱們叫他們加工,給他們魚肉。”
永穆公主說起來十分自然,正常的手段。
“圓圓跟在小易身邊,沒少學本事,我看這事行。”
豆盧貴妃答應,回頭跟兒子說,安排,多好的海域呀!順便幫新羅人找工作,這不是要對付新羅了麼。
另一邊李易吃梭子蟹,小腿都不吃,殼裡的肉,兩個大鉗子留下,晚上當零嘴吃。
“出了海才知道,海鮮隨便吃。”
畢構專心對付大螃蟹,用匙子舀肉,不好摳肉的地方直接扔,絲毫不心疼。
他看到遊艇捕蟹的過程了,速度飛快,一網沉下去,再一起網,好了。
這還有什麼捨不得的?又不是在莊子裡吃飯。
其他人吃大蝦也是如此,鹽水的大蝦和蝦耙子,用最省力最浪費的手段把肉弄到嘴裡,其他的不要。
“生活在海邊的人,缺少的是捕魚的工具,那一條船,不比一匹馬、一頭牛差。”
姚崇吃一口紅燒的魚肉,感慨。
他沒說生活在海邊的人為什麼吃不上飯這等缺心眼的話,生產工具最重要。
“往後就好了,製作出大漁船租賃給他們,他們去打漁,回來加工,大唐朝天下基金負責包產包銷。”
李成器有安排,大唐朝天下管。
百姓造不起大船,基金造,以二十年的回報期價格租賃給百姓。
百姓出去撈魚,回來一村子的人幹活,製作好魚乾、鹹魚、蝦仁、海米,基金收購給賣掉。
百姓自己賣的話,價格高,能高出來兩倍,但百姓需要自己找銷路,把東西運到需要的地方賣,順便交稅。
跟李易時候種大土豆的一樣,包銷八毛錢一斤,外面零售兩元五。
種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拿出去賣,那便自己去賣。
故此一些網商平臺衝擊了中間商,房租過好的零售商也不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