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陛下的福,俱安穩。”楊環晉回話,抱拳向長安方向行禮。
黃賢榮跟著行禮完又向李易:“李東主保佑咱們。”
“今次送鹽來早了,有其他事情?”李易沒跟他們客氣。
“要修新的鐵路,蜀地商人在考慮如何分配船隻和投資佔比。
自從黃河源頭歸於我大唐後,我等蜀地百姓吃肉便宜。
當地藥材有黃河不如走長江,蜀地官員領大家一同把路修修。
我們鹽多,先到洛陽瞧瞧,問問鐵路修建適宜。”
楊環晉說著端酒盅,說完一飲而盡,三錢的白酒進肚。
他憋口氣,再緩緩撥出酒氣,面露放鬆的神色。
他一路過來都是緊張的,不敢稍有疏忽。
見到李易後,徹底放下心。
更慶幸當初李易送去兌換券,自己帶著鹽幫的人支援戰爭。
如當時拒絕李易……
不敢想啊,做夢夢到過不給李易面子時候的場面,嚇醒,出一身汗,仔細回憶才緩過來,虛驚一場。
洗個澡又睡不著,找人一起喝酒。
如今看著李易,還覺得不真實,有種恍惚感。
李易換雙筷子給兩個人夾滷的野豬耳朵:“野豬的,嚐嚐。”
楊環晉和黃賢榮沒少吃野味,此刻卻表現出第一次見到的樣子。
李易換回自己的筷子:“六月前有二十艘蒸汽機船放出,不歸個人所有,按照正常運輸的價錢計算,採用租賃模式。
凡是在戰爭中出過力的人和幫,享受九折優惠,即讓利一成。
費用其次,優點在於逆流航行節省時間,過激流無須縴夫。
等修好運河鐵路,費用還是相差不大,你們依舊九折。”
李易說明白如何運營,你們想組織起來抱團?支援戰爭的時候行,日常商業買賣不允許。
你們壟斷了蜀地全行業及運輸,其他人還活不活了?
我還準備多扶植起來一些蜀地大的商家呢,必須要競爭和抗衡才對。
楊環晉、黃賢榮兩個人嚼著豬耳朵的動作一頓,隨即又嚼起來。
其他人露出會心的笑容,為政當平衡,為商亦平衡。
唯一不能平衡的就是小易,好在他自我平衡,自我約束。
李易等楊環晉二人吃完豬耳朵,端酒盅:“一成的運費成本不少,節省的時間更重要。
鹽幫的產業在於製鹽,只要產量跟得上,運輸時間越短,出貨量越大。
不像運荔枝,產不出那些荔枝,受產量限制,回程的時間成本忽略不計。
荔枝等新鮮水果運輸的優勢在於時間短,長江順流而下,到運河位置換火車,到洛陽、長安還能吃到新鮮的。
其他產業呢,蜀地冬季有青菜,黃瓜好好儲存,十天八天的能留住。”
李易分析產業模式和盈利點,運輸成本與時間效應的具體體現。
二人跟著喝完酒,楊環晉放下酒盅:“有了鐵路,賣新鮮果子的不用租賃蒸汽機船,租別的船順流而下,賣完人隨便找艘船回去。”
“我只要有在蜀地銷售某種商品的門路,我會用別的船過來,再租蒸汽機船回去。
回程為什麼不追求利潤,我甚至安排人專門購買東西逆流上去賣。
我不用自己產鹽,我買你的鹽,運輸過來給我留下利潤,我只做中間商。”
李易告訴對方蒸汽機船的作用在於商業運輸需求,不針對某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