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教你們如何應對百姓猶豫和提要求,正常的官員講學沒有這個。”
李易實事求是,確實沒有,大唐考上科舉的人,都講行政文書格式,還有一些律法的判定。
不管當縣尉、縣丞,還是縣令,唐律疏議必須會。
之前沒學明白,趕緊去學,不然不給你安排地方官,別的官員也不給,你等著吧,什麼時候學會什麼時候再說。
眾學子激動,挨踹的更激動,真疼啊!
“方才說的乃是治民之道,現在說為官之道,明明上官要說具體情況,你還挑釁站出來,不收拾你收拾誰?
比如說上官貪汙受賄,你傻樂吧唧的跟上官說做得不對,上官整不死你。
眼前就有例子對不?我沒讓羽林飛騎往死裡踹,否則一腳的事情。
當官要當聰明的官,儲存自己,才能更好地為民做事。
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風骨好,咱們儘量避免。
當然,有時也挺無奈的,比如留在長安的魏知古,老魏,當初他到河南府巡查。
姚崇的兒子要讓他放掉一些人,他不放,回來後害怕,就找陛下說。
當時姚崇多厲害了,陛下也沒辦法,就把老魏收拾了。
這個例子特殊,其他的可以,至少現在你找我,我不護著。”
李易講官場之道,這下挨踹的崔勖都服了,你行,你爺們兒,你那魏知古和姚崇舉例子。
沒毛病,我挨頓打,我活該,我就應該當出頭鳥。
“唉!”姚崇在棚子裡聽著看著,他除了嘆息,沒有任何辦法。
他確實做了,他兒子之前還說賞李易一個小官兒當,傲慢啊!人家小易救你的命。
倒是張說眨眨眼,開心,小易這人好,敢說話。
關鍵前段日子拿范陽盧氏和滎陽鄭氏立威,今天兩個家族考上的學子就不出聲。
哪想到清河崔氏有人缺心眼,白挨一頓打。
小易表明態度了,世家大族的,但凡讓我抓到把柄,我就收拾你。
不可能和解和互相合作針對朝廷,做夢。
這就是政治手腕,教學、收拾人、劃分界線,一氣呵成。
能看懂的人明白,看不懂的人不需要看懂,因為層次和地位不夠。
“咱們現在還說水災,過些日子你們去地方了,不會當縣令,因為我不允許。
一點經驗沒有,憑什麼直接就是縣令?
覺得自己行,能處理,單獨找我,我給你面試,透過了,就是縣令。
通不過,今年別琢磨當官了,繼續學,耽誤一年時間。”
李易上課,繼續說,這個時候不挖坑了,剛才他故意的。
學子們很老實,你說,我們聽,我們保證不缺心眼。
“到地方當官了,第一件事情是什麼?自己住在哪,隨便找個地方就行。
找好了,多看多聽多想少說話,看地方官吏之間的關係。
能掌握實權的所有人,誰和誰不對付,誰跟誰好,誰的背後是誰,用最短的時間找出來。
找完之後,先別忙著站隊,趕緊去看地方有沒有可能出現水災的大河、塌方的山。
乾旱不用你們考慮,這個朝廷有安排,因為乾旱不是急災,來得及調整。
若有大河,發現河堤存隱患,記下來,偷摸找工匠問,你們保證不知道。
再問這個河堤誰修的,縣令組織修的,誰負責?負責的人有沒有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