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未說星星小,星小因遠,近而巨大。
某說你射上去的星星小,看不見。
某會用你航海的工具經緯儀、六分儀,閒暇時看過兩遍原理和操作說明,簡單明瞭。
若有一顆小星星歸咱們管,夜晚定位更方便。”
張九齡擺下手,我何時說星星小來著?
“看過兩遍?簡單明瞭?老九啊!你有天賦,適合出海遠航。”
李易覺得張九齡在侮辱人,啥叫看過兩遍就簡單明瞭?我為什麼看了好多遍才叫人做出來?
你說的‘兩’是虛數吧?跟看兩眼一個意思?
“某並非家中行九。你當宰相,某出海,用經緯儀和六分儀看位置,乘腳下的船。”
張九齡先糾正李易的稱呼錯誤,再提其他條件。
“我這船用你看儀器定位?隨便一個人,只要不傻,都能乘著出去。
不過你有一點說對了,人造的星星拿來定位。
還能隨時通訊,順便告訴船上的人何出有大漩渦、颱風,及時躲避。”
李易鄙視,你坐我的遊艇出海,你擺弄經緯儀?給經緯儀校準?
張九齡不以為意:“小星星何時可有?”
“出現十萬個我這樣學識的人,投入到各個基礎行業,再努力學習、鑽研,十來年估計能成。”
李易想了想,給出個答案。
自己培養的人手目前還不行,沒到分科的時候,而且數量少。
好在外語和政治不用學,他們願意學外語,自己學即可。
主要學數學、物理、化學,之後的分支再說。
張九齡露出難過的神色:“某此生是看不……”
“行的,咱們努努力。基礎學科按照目前的學習進度,再有一年半。
接著他們一邊研究一邊當官一邊教學,本來不當官更快。
新找來的工匠及工匠家的孩子,他們屬於技術學習研法主力。”
李易提到學子,學子們學習很刻苦。
他卻不想把學子培養成技術型人才,必須叫他們當官。
到時候大唐各州府有一個學子坐鎮,指導地方政治經濟發展,順便培養人手。
“太慢了。”張九齡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