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晚上的,眼看要到正月初六了,一群人坐在客廳中喝茶。
“去年的時候,他們有使團回去,又派使團和貿易隊伍過來。
那裡的位置跟咱們大唐、渤海所影響到的部族有交界。
渤海的主要兵力不在那裡,都是其他部族,它打渤海……”
李易想著地形和位置,怎麼也想不出來新羅如何打到渤海的?
“走海路。”宋璟告訴李易。
“對,有船,冬天那裡就岸邊結冰,大海中還可以航行。”
李易恍然,繞過去打,瘋了?
新羅不應該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穩固政治麼?
現在那裡是金興光當政,金興光原來叫金隆基,跟李隆基一個名。
他先在新羅當的皇帝,叫金隆基。
等李隆基當上皇帝之後,他趕緊把名給改了。
國家弱小,連名都不能用。
“安東都護府的人怎麼能知道?”李易又有新的問題,走海路別處太遠。
“安東都護府的人與渤海的有貿易往來,當地屬於大唐,一些個貨物就運到當地。
你同意跟別人貿易,他們便把東西節省下來,拿到渤海王城所在,換取其他的東西帶回安東都護府。
來年天氣好了,換來的東西再運這邊,獲得更多的東西。
當地的都督和百姓一起,有兵保護,百姓額外拿出來部分東西當保護費。”
畢構介紹情況,安東都護府是大唐自己的。
他們跟這邊的買賣東西簡單,這邊的用船往那送,價錢很親民。
百姓就節省著用,今年跟別人換。
之前他們出裡幫忙讓樊凡他們到海邊,大量的東西留給他們。
樊凡他們只要上了船,就是大功一件,完成任務。
回程安全,沒有人敢在渤海灣挑戰大唐海軍。
海上的風又不大,船隻安全。
安東都護府等地方的人回去,東西更多了,趕緊去換。
換的時候打聽到情況,帶上東西立即往回跑。
本打算回去過年,結果遇到大雪,耽誤了行程,晚上才抵達。
安東都護府不敢耽擱,立即發報,把情況說明白。
李易端起茶杯喝口:“大祚榮生病了?大武藝管事情?他去新羅抓奴隸吧?”
他猜測著問,新羅不被逼急了,怎麼可能走海路過去?
“大祚榮沒病,大武藝倒是一直在參與管理,是他們中的貴族乘船去抓的新羅人。”
張九齡豎大拇指,厲害,猜到一部分。
“聰明,不抓別處的部族,尤其是夾在王城和大唐中間的部族。
一抓,那些部族直接跑到大唐來,不會讓他們抓。
冬天打仗又麻煩,就新羅倒黴,雙方戰果出來沒?”
李易想知道別人打成啥樣,用不用提供武器給雙方?兩邊跟大唐都友好。
蘇頲咳嗽一聲:“抓了二百餘新羅人,新羅人沒想到渤海能夠跑過去。
新羅據說出動兩萬人,估計沒有那麼多,打過去後,殺了渤海五百多人。
渤海更沒想過新羅會報復,新羅人打完就跑了,想來海邊會安排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