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河邊重要的地方佈置起水幕,大螢幕則放在洛陽宮中。
民間的表演團隊商量好了,三十兒到正月十五的一切表演,分到各處沒有螢幕的地方。
費用由朝廷出,他們只管演出。
梨園的、平康坊的、思恭坊的人在李家莊子,透過無人機進行資料傳輸。
大唐洛陽的百姓體驗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技術福利,李易又兌換了大螢幕。
大螢幕非一次性用品,將來始終能用。
洛陽宮裡的各坊準備上一口口大鍋,晚上煮餃子吃。
城外同樣的安排,百姓們需要花錢。
按照人頭算,一人三錢,買米吃,足夠一家幾口人吃一天的。
不過晚上還有菜,保證能吃回本,而且管四頓飯。
三十兒晚上、初一中午、初五早上、十五晚上。
李家莊子、聞恬蘭香閣、天上人間、朝堂、大唐朝天下基金聯合搭進去的錢。
不止河南府,京兆府的百姓一同,掏三錢,十歲之下的孩子和六十歲之上的老人不收,殘疾人、病人亦免。
“易弟,一些地方的大族開始請百姓吃飯,與我等一樣。”
臘月最後一天,許多人只喝一碗小米粥,吃兩口鹹菜,加個茶葉蛋,三分飽。
上午九點了,李隆基有點餓,他不到七點吃的飯,過來找李易吃東西,順便聊天。
李易擺出來糖炒栗子、西瓜籽、松子、榛子、一點葵花籽、一點花生、果脯、地瓜條、芝麻糖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刻意告訴他們的,咱們要怎麼做,他們應該配合,順便獲得當地百姓的民心。”
李易邊倒茶水邊說,不是功夫茶,茶壺泡的。
他小心翼翼的,換衣服了,終於把白大褂脫下去,換成了一席蘇繡。
季依正的那一身從裡到外的蘇繡值百緡,他外面的袍子就翻五十倍。
五百萬錢的衣服穿身上,他挺珍惜的,繡得是碧海藍天,中間帶過渡的。
只要他一動,或者光線一變,海波起伏、流雲浮動,泛起很多種顏色的漸變,跟鐳射防偽差不多。
蘇州百姓集資,耗時兩年,日夜不休輪替,動用大量繡女給他做的衣服。
殘次品就出來二十多套,那殘次品也不是季依正身上的衣服能比的。
他都不想穿,殘次品他給買了,準備以後穿,這件穿一會兒就行。
不是錢的問題,屬於瑰寶,他恨不能外面套個白大褂。
這衣服不需要珍珠、寶石、金箔點綴來增值,那些東西放到衣服上,對衣服是種褻瀆。
李隆基端茶杯,看到易弟往後躲一躲:“換一下,殘次品其實看不出來。”
“好!”李易起身離開,換一套,所謂的殘次品就是有的絲線後來色澤不對,還有的繡錯了一行。
繡的人知道,穿在身上看的人上哪裡去對比?
換完,李易狀態好多了,方才他特別拘謹。
不過這身與之前的那一身有差別,雲、海、天空不是一樣的。
李隆基剝栗子,趁熱吃,涼了不好吃,看到李易姿態自然,頷首:“易弟果真俊秀。”
“人靠衣服馬靠鞍。”李易謙虛,他自認為的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