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對瑟不怎麼熟悉,誰沒事彈這東西啊。
古箏李易會,尤其是專門練過《流水》,古箏彈出來的《流水》,經過後人衍變,稱作《七十二滾弗流水》。
古箏的弦也是五聲調式音。
按照鋼琴的話,黑色的鍵子,用手划動,一劃就是五聲調式,正好是宮商角徽羽,哆啦咪嗖啦。
瑟他曾經為裝逼學過,後來覺得不好玩,就扔了。
音樂這玩意,樂理是基礎,其他的演奏是熟練工。
李易熟悉著這個瑟,不能總熟悉呀,找個藉口拖延時間。
於是他大聲說:“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他喊得很慢,手上在找回曾經的感覺。
其實李易怎麼去找回感覺,就算達到他那時的巔峰,在人家‘大家’的眼裡也依舊是個初學者。
彈一下就捱打一下的那種。
不過沒關係,臉皮厚就行,你管我熟練不熟練呢,有本事你跟我比闌尾炎手術。
我搶救馬匹的時候知道排酸,你們懂嗎?
術業有專攻。
李易如是安慰著自己,增加信心。
然後唱:“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
剛開始那些南曲的‘大家’看李易彈瑟,還覺得有趣。
等李易說出那手詩時,她們神情就變了,再當李易長出來經典五聲調式的滄海一聲笑時,她們身體輕擺,微微眯起眼睛,嚴肅起來。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李易認真地唱著,隨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他很用心地去唱,這首歌簡直就是中華五聲調式的巔峰,用最簡單的音符,透過節奏達到最震撼人心的境界。
就跟用最簡單的文字來描述最複雜的情感一樣,文字的最高程度是讓人忘卻文字。
而音樂的最高境界是叫人沉浸其中,可以感覺到每一個音符都在心中,即使沒學過樂理的人腦海中也有一個旋律。
一遍唱完,李易換了一個胡琴,拉的,這彈的不行,自己沒戴指扣,手指頭疼。
旁邊的人卻利益補位。
當李易第二遍開始唱的時候,馨研等人舞蹈、配樂全上了,一遍,只需要一遍,她們就可以作到如此程度。
就如當初的《送別》一樣,這是她們的底蘊。
“滄~~海~一聲笑~~~”李易再唱,後面的笛子晚一拍進入,簫聲以和聲音階配合。
一群舞女在此刻居然可能跳出來同樣的姿態,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簡直出神入化。
一遍,只需要一遍,所有的人全部達到狀態,平康坊南曲姑娘,就是這麼隨意。
跳舞最好的姑娘動作一變,直接轉出來,以另一種姿態領舞。
莊戶們和其他人都看傻了,他們知道之前沒有任何交流,結果那些美女配合得便如此默契。
南曲,此刻他中終於明白整個大唐最炫耀的地方的人有多厲害了。
“江~山……”李易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