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王皇后不知道一個早餐的湯有這麼多講究。
他倆發現這個‘易弟’‘叔叔’的脾氣也不小,一怒就出新釉。
往日裡看著多平和的一個人了,結果遇到有人不按照規矩辦,生氣了。
別人生氣不過是自己氣自己,沒什麼好辦法。
‘易弟’‘叔叔’生氣卻不同,直接要對著幹,不就是窯瓷麼?那就在瓷上一論高下。
“過些日子,還有幾種釉,我要出去,不然我直接頂死武功縣的窯,看不到他們妥協的那一刻。”
李易搖著頭說,似乎很遺憾。
“叔叔你快些回來哦,你侄子等著你呢。”
王皇后提醒,我這邊快了,你不在,別人我不放心。
“有漕運,我過去送完禮,一個月內必然返回,還有一個月左右的觀察期。”李易保證。
“易弟,事到如今,總該說個情況吧?”李隆基一直在考慮,終於發現了,今年乾旱。
“太行山以東地區乾旱,春夏交接的時候,蝗蟲肆虐,姚相下令都不好使。
按照推算,由於是春夏交接,冬小麥還可以,只是秋天的糧食就完了。
然後明年還旱,蝗蟲今年不殺,年年犯,攔都攔不住了,而今年各地州府抗命,明年姚相下死命令,才有所緩解。
卻是從此往後十幾年,蝗蟲卵殺不絕,那一片小麥主產區….”
李易終於說出來了,他知道姚崇弄百工來跟他打對臺。
也曉得姚崇小心眼,卻還是告訴天山人間給好處。
就是因為這一次蝗災,姚崇舉刀要殺人。
“看一個人,不能非黑即白。
用人是用其才,而不是用其德。
不然的話就沒有可用之人。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好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行,論行寒門無孝子。”
李易說出來,指的是誰,他相信三哥應該明白。
李隆基的眼圈突然紅了,他覺得回頭使勁收拾姚崇都沒問題。
看看,看看我的易弟,知道你做了什麼,卻覺得你的存在對大唐有好處,還幫你說話。
這才是真正的宰相肚量,你為了自己的權力,你想收拾掉的人有多少?
朕的易弟多守規矩啊,明知道武功縣的窯作得不對,卻依舊要依律法不能收拾,繞一圈,用行業規則來行事。
易弟說此次有蝗災,你應該出聲,你若是沉默,朕就給你換掉。
王皇后則是眼睛眯成了彎月,別看她總是一副大咧咧的樣子,其實並不傻,傻子能幫自己男人獲得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