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昕考慮拿錢放貸的回報率,以前他幹過,一年能賺二三成。
如今不好賺,他又不希望再吃印子錢,要幹實業,借錢給百姓,不如為百姓找工作。
李易給長孫昕倒滿酒:“藍田縣採石區,很多年了,碎石多,百姓不願意在其上耕種。”
“地荒著可惜,住要是裡面還有一些土,開春長草。”長孫昕露出難過的神情。
如果都是石頭,好辦了,鋪路、能燒水泥的燒水泥、能燒玻璃的燒玻璃。
有石頭、沙子、土,荒草可長,種糧食不行。
“按照正常的大棚來種,反季節蔬菜,黃瓜、西瓜,直接種西瓜也行。
能保障澆水,咱們種大豆,產量還行。
使用大棚,提前給大地育苗,移栽出去,搶半個月的時間,價錢就高不少。
另外種藥材,藥鋪都收,由於藍田縣並不總乾旱,有時還發水,土壤投入錢,能夠慢慢改良。”
李易腦海中有圖,他看到的情況。
醉仙居後面的大礦坑,從人家徐家引水過去,建涼亭和迴廊,養荷花、魚。
很少有人願意把錢扔到碎石地裡,投入產出比不一樣。
長孫昕搓搓手:“有五萬多畝。”
“啊?你把分散開的,還有山坡的全算上?”李易換算一下,相當於三十平方公里。
五公里乘六公里,或者三公里乘十公里,藍田縣沒有如此大的石頭地。
“是!”長孫昕就佩服李易這點,什麼都能猜到。
“你錢夠嗎?”李易開始考慮不上大棚,三十平方公里的大棚,需要多少絹帛?
不用玻璃,大棚種西瓜,個頭小。
要是換成三十平方公里的玻璃大棚……賣玻璃不好嗎?
長孫昕搖頭:“我想先選一片地方嘗試,能夠賺錢,富人見了跟著學。
在藍田縣採礦的人,我找過他們,他們不放心。
他們養豬呢,現在又養兔子,你讓他們幹,他們才相信。”
“你把地全承包下來,種一部分大豆,別起大棚,先養地。
再種紫花苜蓿,來得及,種子哪都有,多僱人,施肥、澆水。
大量購買蜜蜂,今年分巢的多,買來用苜蓿花養。
冬天額外覆蓋一層肥土,一塊塊的,種黃瓜、茄子,老畢給你免稅。”
李易不敢叫長孫昕種大棚了,種不起。
長孫昕眯眼睛盤算,還是搖頭:“錢不夠,肥最貴,人工費倒差一些,我想先種五千畝。”
“沒讓你上底肥,澆水肥,蜂蜜也不收你稅,只要在這樣的地上種東西,一律免稅。”李易替畢構做主了。
長孫昕又算算:“還養豆蟲嗎?”
“唉?豆蟲?養,你家有專門的豆天蛾蛹是吧?”李易快忘了豆蟲的事兒。
長孫昕笑了:“我跟很多百姓說好了,他們沒地方放,不會管,我找人專門處理,到時候扔到他們的地中。
以前你給別人家豆地裡扔快孵化的豆蟲蛹,能被打死,現在別人感激你。”
“肥和工具我給你投資,佔七成的份子,五萬多畝,同時操作。
人手你僱傭,但由我指定,我說僱誰你僱誰,價錢低。
別人一天二三十錢的工,你給我指定的人十錢。”
李易想到新的辦法,儘量降低成本,同時有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