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看。”李隆基見到李易,直接給翻譯好的情報。
李易拿起來掃一眼,似乎在發呆。
李隆基不催促,看倭國來的信,那邊要打仗,他笑笑,倭國有何大仗可打?
大唐海軍和二百羽林飛騎,打個突襲,能把平城京佔了。
“三哥,放鴿子回莊子,莊子裡拿出大量物資,醫藥為先,募軍加急送到天兵軍。
令河東節度使張嘉貞集結兵力北上,做築城準備。
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各出兩萬騎兵呼應北上,不要加快速度,得大張旗鼓。
同州、華州鐵勒九姓出兵三萬,以運輸輜重為主,於當地常平倉取貨。
京兆府派西南蠻運同華二州常平倉所缺之貨補充,河北道購買糧草北上,河南府秈米過河支援河北道。
李失活寫信回去給其弟李娑固下令,調契丹兵增援奚族,準備隨時與奚族聯合配合大唐進兵。
順便派商隊到契丹,允許契丹賒欠,另大唐換裝甲弓廉價賣出。
我選個煤礦所在,當地建水泥窯群,今年輔助大唐在草原上修出一線城堡。”
李易回魂,連續下達命令,整個大唐一大片地方需要行動起來。
他不管突厥內部具體情況如何,他從戰略角度出發,戰略上能夠支撐,戰略必然推進。
具體戰術上的問題,看將領。
李易知道自己的本事,達不到他那時的名將,能夠指揮一大片地方的游擊戰,打著打著游擊戰變成軍團戰,之後大戰役。
比起那時的戰神,張孝嵩根本不夠看。
李易不想學,也學不會,他能做的是把後勤處理好,大兵團作戰,他曉得怎麼能夠補充輜重。
臨場指揮,得等他遇到了才知道如何考慮。
“有人匿名寫血書舉報張嘉貞貪汙軍餉,送來不同人的百十多份。”李隆基突然說起件事情。
“怎麼處理的?”李易順著問。
“朕……真實情況先不論,陛下說貪夠十萬緡否?若不足,陛下親自補足,如張孝嵩那般。”
李隆基笑著說,貪汙唄!給一個額度,數量不夠朕來湊。
至於血書,朕看不出來是什麼血。
李易點點頭,開始寫信,速度飛快,字都變得難看了。
寫完,他放下筆:“三哥幫著看看,我去切個果盤。”
李易離開,李隆基招呼高力士,寫旨意,按照李易寫的寫。
寫完落印,跟李家莊子那裡的一同用鴿子送回去,給宰輔們,宰輔們的中書省再寫,透過門下省,這就是程式正確。
鴿子放飛,李易端果盤正好回來。
“聞恬去哪了?”李隆基似乎忘了方才的事情,把倭國的信給李易。
“帶著一群人去一條小溪裡頭浣紗,看樣子藍寶能夠幫南田家佔下一大片地盤,往後貿易隊伍方便了,”
李易同樣不重視倭國那裡的情況,隊伍的人手足夠用,除非平城京要打,那屬於國戰,自己開遊艇去。
“聞恬啊,小時候在王府裡擔驚受怕,倒是懂事,後來進了宮,日子才好過起來,笑的時候卻不多。
遇見你,聞恬像變了個人,每天都那麼開心。